新生儿游泳抚触保健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在实施游泳与抚触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60例正常分娩或剖宫产分娩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0例新生儿沐浴后游泳与抚触,对照组130例只进行沐浴。观察两组新生儿吃奶量、体重变化、胎便初排时间及转黄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院时吃奶量、体重增加、胎便初排时间及转黄时间均提前,睡眠质量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与抚触是一项全新的健康保健活动,有利于增强其免疫功能及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关键词】新生儿;游泳;抚触;效果观察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016在新生儿时期开展游泳与抚触可以促进小儿生长发育,提高智商和抗病能力[1],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越来越被社会、医院、家长所认可。笔者所在医院在2008年6月成立了婴儿洗浴中心,约有2000多名新生儿在母乳喂养的同时进行游泳、抚触,收到良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1年8月在本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足月新生儿260例,孕龄38~41周,体重2500~4000g,出生时1分钟阿氏评分≥8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治疗,按分娩时间顺序及家长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游泳及抚触组)和对照组(单纯沐浴组),各130例。均为母婴同室喂养,两组在性别、胎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观察组游泳与抚触均在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进行。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操作,控制室温28℃左右,水温38℃左右,食奶后1h进行游泳,每天1次,每次15~20min。选用无损伤双保险的多功能婴儿游泳圈及游泳池,游泳用水是洁净水。使用防水脐贴,保护脐部,游泳完毕后取下防水护脐贴,用0?5%碘伏消毒脐部。抚触时护理人员首先取适量润肤油涂于双手,以新生儿头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到臀部的顺序进行操作,每次10~20min,抚触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同时进行感情上的语言交流。每天记录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情况、新生儿体重、胎便初排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对照组只进行沐浴。1?3睡眠评价指标睡眠质量好:睡眠时间规律,易入睡;差:睡眠时间不规律,睡眠时间短,易惊醒;中:介于两者间。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新生儿出生5d吃奶量情况观察组出生5d内吃奶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新生儿体重变化观察组新生儿出院时体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出院时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新生儿睡眠情况两组新生儿睡眠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讯:封维恭表2两组新生儿体重变化比较(x±s,g)组别见表4。表3两组新生儿睡眠情况比较(n,%)组别例数优良差优良率观察组13075401589对照组13053473076表4两组新生儿胎便排出情况比较(x±s,h)组别例数初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观察组1307?56±2?8938?97±15?26对照组1309?28±3?0550?35±14?79P值<0?05<0?053讨论新生儿游泳及抚触是一项全新的产后延伸服务与保健措施。新生儿游泳是通过大量温和的水刺激皮肤,由感觉器官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迷走神经,使婴儿胃肠道激素分泌增多,加快胃肠蠕动,使食欲增加,提高婴儿哺乳次数与哺乳量,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使体重增长明显加速。游泳与抚触是新生儿全身在做运动,耗氧量增加,肠蠕动增快,促进排便、降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缩短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维持的时间,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避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使新生儿黄疸出现较轻或消退较快[2,3]。水的按摩作用符合婴儿的生理需求,具有安全感,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减少哭闹,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游泳与抚触可刺激新生儿淋巴系统分泌旺盛,使各个器官能得到均衡协调的运动锻炼,增强身体对于外界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提高了免疫力,不易患外感风寒、发烧、咳嗽等疾病。另一方面,产妇及家属亲眼目睹了新生儿游泳、抚触操作的全过程,增加了医护人员与她们的沟通机会,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树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