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听力课堂反馈信息的理论分析摘要:听,为英语学习者学习这门语言的一种途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听力的因素有很多,在具体的英语测试中,到底哪些因素有助于和妨碍了听的效果,本文将通过一次听力课堂测试,就影响听力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关键词:听力;因素;信息加工:H31913文献标识码:A:1009-0118(2010)-08-0165-02一、绪论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渐进的过程,它包括听、说、读、写等几大方面。从现在各水平和类型的英语考试来看,听力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引起了众多学生对于听力的重视,因此他们通过很多途径来提高听力,但他们在英语测试中听力部分的得分率仍然很低,收益甚微,是学习方法不当,没有足够的练习,还是没有掌握和应用一定的听力技巧,有一些因素干扰了听力的效果呢?本人在听力课堂上进行了一项听力测试,试图从理论上来分析影响听力效果的因素。二、测试情况(一)测试介绍测试对象为甘肃省某一独立学院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165名学生,这些学生入校时英语高考成绩均为90分以上,英语基础较好,本人在将近两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这些学生在各方面的英语学习中听力部分仍然很薄弱。这次听力测试问卷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实际听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人分别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并通过这次调查提出一些提高听力的建议。所用的材料为《大学英语一听说教程BOOK3》,其中选择了第七单元的三部分,即短篇对话,复合式听写以及短文理解作为这次测试的内容,测试时间为50分钟,放音一遍。在听之前给每位学生发一份材料,上面附有影响听力的各因素。如下:A:听力内容中的许多单词妨碍了理解B:听懂了内容,但做出了判断时出现了错误c:常识或背景知识帮助了理解D:在听的过程中。对内容作了笔记或画了结构图E:紧张不安F:粗心大意,没有准确把握信息G:时间太短,没来得及对内容做出反应H:在听之前,通过选项或已给内容对听的内容做出了预测I:混淆信息,没听清楚J:猜测K:排除法L:基础差,许多单词不认识,没听懂在完成后,给出每题的正确答案。每位学生核对后,就每题做出正确或错误判断的原因进行选择。(二)测试结果通过对这些测试问卷内容的整理,将分析结果进行了汇如图l所示,图中纵向表示学生人数,横向表示有助于听力的各因素所占比例。图表1很明显地表明在所给出的各种因素中H,C,D三项占很大比例。测试的学生中,有145人,占总数87,8%的学生认为H项,(在听之前通过选项或已给内容对听的内容做出了预测)在听的过程中起最主要作用。其次是C项,(常识或背景知识帮助了理解)有140人,占总数84.8%的学生这样认为。有138人,占83.6%的人认为D项,(在听的过程中,对内容作了笔记或画了结构图)也有助于正确的判断。另外,有少数学生也选择了J项猜测和K项排除法。如图2所示,图中纵向表示学生人数,横向表示阻碍听力的各因素所占比例。通过图表很明显地看出在所给出的各种因素中G,F,A,B四项因素占前四位。测试的学生巾,有148人,占总数89.6%的学生认为G项,(时间太短,没来得及对内容做出反应)最影响听的效果。其次是F项,(粗心大意,没有准确把握信息)有135人,占总数81.8%的学生这样认为。有130人,占78.7%的人认为A项,(听力内容中的许多单词妨碍了理解)也影响做出正确判断。另外,有少数学生也选择了I、L、E三项,(基础差,听不懂)作为阻碍听力的因素。三、成因分析(一)对有助于听力因素的分析从有助于听力的各种因素来看,大多数的学生认为通过选项和所给的内容对听力材料做出预测(H)、相关背景知识的应用(C),以及在听的过程中作笔记(D)这3个因索对做出正确判断最有效。从理论上来分析,须提到“图式理论”,30年代初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了图式理论,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的过程。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在大脑中形成后会对以后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和记忆。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