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血栓通联合川茸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复方血栓通联合川茸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联合川穹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3粒口服,川茸嗪160mg,加入0.9%氯化钠液250ml中静滴。两组疗程均14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ST-T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结论:复方血栓通联合川茸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复方血栓通川茸嗪疗效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隐藏的危险性,应予以有作用的治疗,以防预不好的问题。患者应收入心脏监护病房,卧床休息,给予0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及静脉硝酸盐制剂,控制心绞痛。B受体阻滞剂配合硝酸盐制剂可减少反复缺血症状的发作及心肌梗死的发生。复方血栓通联合川茸嗪,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之功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8~78岁,平均58±6岁;疗程0.3-5年。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6岁,平均58±7岁;病程0.5-6年。两组上述资料对比类似(P>0・05)o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3粒口服;川茸嗪160mg加入0.9%氯前后化钠液250ml中静滴;对照组用葛根素400mg加入0.9%氯化钠液250ml中静滴,两组均14天1疗程。疗效判断标准:⑴心绞痛疗效标准:①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到50%。⑵心电图疗效标准:①显效:静息性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止常;②有效:心电图缺血性下降ST段回升0.05mV以上;③无效:达不到上述指标。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心绞痛疗效与心电图疗效比较,采用X<sup>2</sup>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3例(43.3%),有效14例(46.7%),无效3例(10%),总有效90.0%;对照组显效10例(33.3%),有效11例(36.7%),无效9例,总有效70%。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V0.05)o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4例(46.7%),有效12例(40.0%),无效4例(13.3%),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9例(30.0%),有效11例(36.7%),无效10例(33.3%),总有效率66.7%(20/30)o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o讨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继发于冠脉阻塞的急性加重,后者是由于粥样瘤表面的纤维斑块破裂,结果出现血小板黏附引起的。造影证实1/3以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其缺血区的血管内有导致部分闭塞的血栓,由于造影时可能难于辨认血栓,报道的发生率可能偏低。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疼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较低的活动量就可诱发,休息时也可自发出现(卧位心绞痛),性质呈进行性(恶化型),这些改变可任意组合。大约30%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后3月内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猝死少见,胸痛时心电图的明显变化是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重要标志。不稳定型心绞痛持续时间可以较长,若发作程度较重,持续半个小时以上不缓解,就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在治疗上,本文两组均接受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3粒口服,川茸嗪160mg,加入0.9%氯化钠液250ml中静滴。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为此复方血栓通联合川茸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中华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临床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0,28(6):409-412.2付辛芳,刘晓红•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