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子宫上环术中出血的临床观察王玲(叙永县人民医院妇产科646400)【摘要】目的:观察治疗哺乳期子宫上环术中的出血现象。方法:选择我站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实施子宫上环术中出血育龄妇女312例,年龄21—45岁,无盆腔炎性疾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子宫上环术中出血育龄妇女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行常规子宫上环术术,观察组子宫上环术前在宫颈旁注射10单位缩宫素注射液,术后给予出血育龄妇女宫血宁胶囊,3次/d,2粒/次,连续服用7d,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术后服用马鞭草,益母草等中药,1次/日,连续服用三个月。结果两组哺乳期妇女疗效显著,在180d内出血、180d后出血、嵌顿、子宫穿孔、腰腹胀痛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其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宫血宁胶囊或者马鞭草等汤剂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关键词】哺乳期子宫上环术出血临床观察【】R713【文献标识码】A【】2095-1752(2013)03-0218-01子宫上环是育龄妇女进行节育的重要方法,其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等特点受到了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但是哺乳期育龄妇女由于其自身特点,在子宫上环术中常常会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哺乳期妇女的身体健康。为提高节育环的使用率,我站于2011年月一2012年11月共针对3689名育龄妇女实施子宫上环术,其中实施子宫上环术中出血育龄妇女312例,经对症处理,其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站2011年11月・2012年口月实施子宫上环术中出血育龄妇女312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28plusmn;1.3岁,孕次次,既往子宫上环术0・2次,无盆腔炎性疾病,实施子宫上环术前月经无异常。实施子宫上环术后行B超检查节育环放置正常。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子宫上环术中出血育龄妇女平均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156例,对照组156例,从年龄、手术禁忌症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gt;0.05)o1.2方法行常规子宫上环术前准备,待哺乳期妇女月经完全干净后3-7d,实施剖腹产手术后6个月后实施子宫上环术。观察组子宫上环术前在宫颈旁注射10单位缩宫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63,规格:lml:5单位),术后给予出血育龄妇女宫血宁胶囊,3次/d,2粒/次,连续服用7d,以后每次月经来潮吋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术后服用中药治疗,其药方为:马鞭草15g,益母草12g,怀牛膝10g,败酱草10g,五灵脂10g,茯苓10g,党参10g,先将上述重要用冷水浸泡30min,然后大火烧开,在换成小火煎至原来水分的2/3后饮用,1次/日,连续服用三个月。两组出血育龄妇女子宫上环术后均随访一年,并对随访情况进行登记。1.3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数据处理。t检验,其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2结果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出血育龄妇女在180d内出血、180d后岀血、嵌顿、子宫穿孔、腰腹胀痛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其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体比较结果如表1。3讨论哺乳期实施子宫上环术的最佳吋机就是育龄妇女月经干净后的7d内,因为在这短时间内子宫内膜相对较薄,此吋实施子宫上环术一般不容易发生出血现象,同吋还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的机会。但是,由于此时子宫壁较薄,如果操作不当,常常会发生节育环嵌顿或者穿孔现象,节育环嵌顿后会引发子宫刺激性收缩并导致子宫继发性穿孔。实施剖宫产后的育龄妇女,其子宫瘢痕处的肌肉层由于手术的影响变薄并且连续性较差,在实施子宫上环术吋常常增加出血的危险。为减少子宫岀血,通常可以使用荼普生、布洛芬等药物抑制合成前列腺素,但是这些药物常常会通过乳汁影响到婴儿的正常发育,因此,在针对哺乳期育龄妇女实施子宫上环术时必须采取妥善方法进行处理,避免对婴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子宫上环术前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可以促进子宫收缩,提高子宫壁的弹性与硬度,避免发生嵌顿或者子宫穿孔,可以有效减少子宫上环术吋的出血现象发生。宫血宁是纯中药制剂,具有消炎、止痛、散瘀、凉血、止血、收涩的功效,可以促进子宫内壁平滑肌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从而使血窦关闭;宫血宁内的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