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对士之弘毅精神的继承和阐扬(1.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02;2.淄博师专中专部,山东淄博250100)摘要:弘毅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一项光荣的传统。《史记》中凡有着崇高人格、不朽功业的人物形象,无一不具备这一精神特点。“士不可不弘毅”最重要的凭藉是士之知识和技能,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将士之具体固定的职事责任,上升到精神领域,坚持信念、情操,充当社会理想典型。关键词:《史记》;士;弘毅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06)03-0067-03Abstract:Thisisatime2honouredculturalvalueof“ascholarmusttobeHong2yi”.InRecordsoftheHistorian,scholarsmosthadthesespiritedcharacteristics.Theknowledgeandskillsarethemostimportantfoundationstoascholar.Theysublimatescholarspconcretedutiesandresponsibilitiestothespiritualandmoralarea,andmoreover,theypersistintheirconviction,theirsentiment.Andatthesametime,theyarewillingtoserveasidealmodelsofsociety.Keywords:RecordsoftheHistorian;scholar;Hong2yi“士不可不弘毅”代表的是儒家学说的道德观,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一项光荣的传统,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而这一精神理念的广泛流传与深入人心,与《史记》的记录和褒扬不无关系。《史记》中凡有着崇高人格、不朽功业的人物形象,无一不具备这一精神特点。综观先秦乃至后代的士阶层,几乎每一个学派都可找出富于弘毅精神的代表人物,因而可以说弘毅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一项光荣的传统,也是留给后人的一项宝贵精神财富。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查历代词典可知“,弘”有三个基本义项:其一为形容词大;其二为动词扩大、光明;其三为姓。“毅”有两个基本义项:其一为残忍、残酷;其二为坚强、果决。在上述语境中“弘”应取第一义,即宽广、宏大“毅”;应取第二义,即坚强果断。曾子这段话讲到“弘毅”最初的意义是指如何立于世,如何实现自我,如何对待人生的一种近乎理想化的观念形态。具备弘毅精神状态的士应合乎几个要求:首先要有明确的志向、宽广的胸怀,即以天下为己任,富有包括宇宙的气魄和精神,是为“弘”;其次要有完成这一志向的决心和勇气,要强而能断,敢于经受挫折和磨难而不退缩,屡败屡战,艰苦卓绝而无怨无悔,是为“毅”。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是有所不同。有的以天下为己任,摩顶放踵,忘我利他。也有的洁身自好,独善其身。还《礼志。至于苏秦、捭阖、条件的。吴起年少时,其家。《礼志。至于苏秦、捭阖、条件的。吴起年少时,其家。有的或饱食终日、耽于安乐,或巧取豪夺、欺世盗名,或悲观厌世、抑郁一生。先秦时期儒家学说主张人要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理想。理想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人们生活的灵魂和精神支柱。理想,就是人们在生活中为自己树立的追求目标,也就是立志。先秦士传统早就有立志的要求,可以说立志是士踏上社会,实现士人人生价值的第一步。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谓乎?(记·学记》)纪》)。项羽不肯学读书击剑,要学万人敌,见始皇则说:“彼可取而代也”。(《项羽本纪》)项羽志向之狂妄近乎野心。韩信早在年少时便自负高才,葬母于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淮阴侯列传》),不屑于恶少挑衅,向漂母许诺报恩,弃楚奔汉,又从汉军中逃亡,等等行为都流露出胸中的凌云之张仪之流,品质虽低劣,但其纵横风云叱咤的一生功业,也都是以志向为先决“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与其母啮臂而盟,“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论语·里仁》)“:“也。”(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孟“”“尚志。(子·尽心上》)孔子认为有士行的人,志在善道,如果他喜爱衣食华美而以恶衣恶食为耻,则是志道不笃,不足与谈论善道。孟子认为“志”是学为士的首要准则。“志”即志向、抱负。士是一个重精神道义的阶层。从儒家对士的论述来看,是士成为“志”“士”的一大主要特征。司马迁继承了乃父的恢复周礼为己任,坚持文化道统的政治理想。他以一身系天下的宗教精神和席不暇暖、周游列国的救世情怀,感召着春秋以降的士林阶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