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继续生存的机会兼谈经济社会中人与动物的关系程艳丽,宋纯鹏.(河南大学生金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从古代经典自然生态学、当代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观点出发,讨论在现代社会面临诸多生态巨变的情况下的人与动物的关系,并提出经济社会中人类继续生存的机会要靠人类改变自身生活方式•关键词:生态学;经济社会;人类生存中图分类号:Q9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978(2005)04-0123-04TheOpportunitiesofMankindforSustainableExistenceandDevelopmentCHENGYan-li,SONGChun-peng(CollegeofIniemalionalEducation;DepartmentofBiology,HenanUniversUyfHenanKaifeng475001,China)Abstract:Fromviewsoftheconventionalnaturalecology,modemecologyandeconomics,wediscussedtherelationshipbetweenhumanandanimalsofcurrentsociety,whichisfacingmanydramaticchangesofecologyintheEarth.Weconcludedthattheopportunitiesofmankindforsustainableexistenceanddevelopmentwoulddependonthechangesofmanyaspectsinthewayoflifeoftheman・Keywords:ecology;economicsociety;mankindexistenceanddevelopment2003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在人类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疯狂球虐的SARS,让中华民族再一次经受了异常严峻的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类再一次虚心反省,重新审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曾经引以为自豪的人类文明、人们氏久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人与动物的关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等,哪些要延续和发展,哪些要摒弃和根除?人们的反思和对SARS的恐慌,引出今天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⑴.到底SARS怎样来到人间?虽然众说纷云,但众多学者推测,归咎于我们的饮食习惯.穿山甲、猫头鹰、蛇、青蛙、地鼠等,不管是稀有动物还是家养动物,都成为人们的口中之物,却没有人在意其可能产生的病弗的恶性循环.虽然,目前这还只是推论,但这些推论毕竟是有事实基础的,正是这些推论,点出人们内心深藏的愧疚,才有了这个春天人们对大自然的重新认识,对人与动物关系的重新调整,对人类陋习的顿悟和警醒……1天人合------------中国人的自然生态观自然,作为审美对象或心理学所称的“刺激物”,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作用是多方面的,深刻而乂持久的.原始人不能真正地发现自然.自然力往往是凶暴的,不可驾驭的.如后代人心目中光辉灿烂的太阳,对原始人来说却是干旱的根源(《羿射九日》,《夸父逐日》),既不善亦不美,他们主要靠幻想征服自然,支配自然.先秦两汉,山水风物仅被当成人物或事件的附庸,大抵是“陈其形势产品”或者“喻诸心性德行”.如《诗经》、《楚辞》中的自然只是被当作“比兴•'的材料,或者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昴陪衬.魏晋以来,自然才兀正成为独立的审萸对象而“蔚成大国”,尤其是反映在唐代田园诗和宋元山水画中,“天人合一”总是引导人收稿日期:20054)6-20作者简介:程艳HH(I966-),女,河南西峡人,讲师.■通讯作者■博士,教授(E-mail)songcp@henu.edu.cn们把自然看作生命的活体,看作蕴含着无限哲理与情思的圣境.这里,自然人格化了,诗人自然化了.天人合一的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中国古代哲学中把天地人统而论之:2-41.老子以万物联系的宇宙观来审视自然生态,因此,他并不将人的行为独立于自然之外来看待.他认为自然是一张有秩序的网,人类是这张秩序之网中的一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⑵他把人与物同视,认为他们都处于同一“域中”,统一按照自然的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相互依附,和平共处.这种从整体自然来考察人生、进而明了自然之生存法则、以确定人类行为方式的思维,正是现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这种思维方式受到了禅宗心性论(顿悟)的深刻彩响.老庄把“道”视为一种自生自在、时空无限、绝对自由、“无为无不为”的自然本体,囊括了“天地之美"的大自然,它能体“道”“悟”“道”,因而也具备了“道”的永恒、无限、自由、素朴的性质.在科技水平落后的占代社会,这种观念代表了人对自然的态度,也代表了人对政治的态度.老子认为天之道即人之法,自然法则也是人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