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海岸与海岸带课后作业读下列四幅“海域图”,完成第1~6题。1四幅图中海岸以淤泥质海岸为主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②中的海岸主要由作用形成。()A.海水侵蚀B.生物堆积C.颗粒较细的物质堆积D.颗粒较粗的砾石和沙子堆积3易形成港湾的海岸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适宜发展滩涂养殖的海岸类型是()。A.①B.②C.③D.④5图④中的海岸线有很多优良的海滨浴场,这些海滨浴场的地貌类型主要有()。①海蚀柱②沙堤③沙坝④沙丘⑤幽深的峡湾⑥海蚀崖⑦红树林植物群落A.①②③B.①④⑦C.④⑤⑥D.②③④6若图①所示类型的海岸分布在热带海域,往往会发育成海岸。()A.基岩B.沙砾质C.珊瑚礁D.红树林解析该组题主要考查海岸的类型、分布及特点,其中判断海岸类型是解题的关键。在①图中,河流纵横,且含沙量大,它们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渤海中造就了淤泥质海岸。马尔代夫群岛处在低纬度海域,是世界著名的珊瑚岛分布区。格陵兰岛纬度高,深受冰川影响,海岸线曲折,主要为基岩海岸。地中海的沙滩是世界有名的,这说明其主要是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线平直,不易形成港湾,但适宜发展滩涂养殖。答案1.A2.B3.B4.A5.D6.D读图,完成第7~8题。7图中的海岸类型是()。A.基岩海岸B.生物海岸C.淤泥质海岸D.砂质海岸8关于该海岸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海岸适合建造海港与浴场B.该海岸是在堆积作用下形成的C.海蚀柱是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的D.海蚀地貌是在海浪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的解析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是从平面上看,海岸线曲折且曲率大,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与海湾相间分布;岬角向海突出,海湾深入陆地。海湾奇形怪状,数量多,但通常狭小。一般岬角处以侵蚀为主,海湾内以堆积为主。由于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岬角处侵蚀下来的物质和海底坡上的物质被带到海湾内堆积。答案7.A8.D9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解析含沙量大的河流(由图可判断该河流应为黄河)入海口处,不利于建设大型海港,因为泥沙容易淤积航道,由此排除A项。由于是淤泥质海岸,海水水质也较差,不利于开辟海水浴场,由此排除C项。沿海滩涂地下水位浅,土壤盐渍化严重,不利于开垦成为耕地,由此排除D项。答案B中新社海口2015年1月22日电记者22日从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自2014年8月起至今,该保护区已修复200公顷红树林,补种了8种树种,并成功培育濒危物种红榄李树苗。据此完成第10~12题。10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①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②阻挡海浪侵蚀海岸③保持生物多样性④增加用材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下面关于红树林海岸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B.分布于暖温带的海边C.因为在海水中,所以无生物生存,特别是鸟类D.有利于防止台风、海啸等的侵袭,具有防灾、减灾的作用12红树林海岸发育的基础是海岸。()A.基岩B.淤泥质C.砂质D.珊瑚礁解析第10题,红树林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潮间带的乔灌木的统称,红树林由低纬向高纬减少。从南到北,红树林种属由多样逐渐过渡到北半球单一,树枝的高度由高变低,从生长茂盛的乔木逐渐过渡到相对矮小的灌木丛。红树林海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和海洋防灾中具有重要作用。第11题,红树林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在中国南方的海上,具有防灾的作用。第12题,红树林海岸是在淤泥质海岸基础上形成的。答案10.B11.D12.B读“海平面升高及某国土地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13关于海平面升高对图中A国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剧洪涝灾害B.利于港口设施的建设C.加剧沿海土壤盐碱化D.淹没沿海低地地区的部分土地14图中A国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其原因主要是()。A.海平面升高B.全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C.地势低洼,容易积水D.大型工程建设不当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识图及分析洪灾产生原因的能力。第13题,通过观察国家轮廓,确定A为孟加拉国。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不利影响,如淹没沿海低地,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