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政策解析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政策解析AnalysisonEnrollingStrategyofHigh——levelAthletesinUniversity许兰,刘苏XULan.LIUSu摘要:为了"科教兴体"战略在高校的进一步普及,促进竞技运动与教育的和谐发展,不断拓宽我国高等学校体育人才的培养路径,制定新的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对近几年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进行了解读,以期为高校未来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提供参考.关键词:大学;优秀运动员;政策Abstract:Inordertopopularizethestrategyofscienceeducationpromotionsportsdevelopment,developcompe—titivesportsandeducationharmoniously,broadenthewayofeoHegesportstalentcultivationcontinuallyandsetupthetrainingaimofnewsporttalents,thispaperanalyzestheenrollingstrategyofhigh—levelathletesinrecentyearsinuniversity.Themainpurposeistoprovidethereferenceforenrollingstrategyandthecandidatesforallentranceexaminationinthefuture.Keywords:colege;university;high—levelathlete;policy:G80r7.4文献标识码:A:1005—0256(2009)l1—0033—32008年继2004/2005/2006/2007年之后教育部再次以单独行文的方式,对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并出台了相应的招生办法下发到各地方.对于具有一定延续性的招生工作,教育部为何每年都单独下发文件进行指导呢?对于每年只占总招生人数1%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工作来说教育部的文件蕴涵了什么样的意义呢?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有关规定,从2004年开始,高校具有独立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组队权.虽然自1986年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工作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勇于探索,积极开展运动训练,使高等学校运动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体育人才,推动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但这段时期,国家政策没有放宽,竞技体育与教育仍属于体育局和教育厅两个系统,分别独自操作,虽有交叉,但基本属于互不干涉的状态.从近年来的招生情况看,我国体育招生政策正在发生较大的变革,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发生转变.现阶段对招生情况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政策的变化及对各高校招生产生的积极影响.1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情况分析2005~/2oo6~/2007年/2oo8年招生高校情况对照表如表1:从以上统计数据我们不难看出:2006年,2007年,2008年相比2005年在招生规模和招生项目上都有较大的增长.2005年有资格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高等院校是102所,2006年,2007年,2008年都增加到235所.我国高等院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是与我国教育部审批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相联系的,教育部对我国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审批先后共进行了多次.第一次为1987年,确定5l所大学可以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第二次为1995年,在原有基础上对不合格的高等院校进行了调整,调整为53所,这两次不计重复大学共计为59所.1999年,2000年又对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等院校进行了审核,确立了教育部重点和地方重点共计161所.可见,近几年教育部对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幅度,力度都有显着增大.表l近年招生高校统计情况在招生项目上,从2005年l7个项目扩大到2006~/2007~/zoo8年的30个项目左右,项目增加了近一倍.虽然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仍然是大多数高校招生的重点项目.但我们第一作者简介:许兰(1970一),女,江苏南京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38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Nan激ng210038,激angsuChina.论文说明:《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政策解析》获全国高等医药教育学会体育分会第十四届论文报告会二等奖;获江苏省高校第二十三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三等奖.体育技17文~献通ii17I1誉o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