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摘除术临床分析任松森(吉林大学第二医院130041)【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摘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确诊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9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8例,分别进行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摘除术治疗和开腹肿瘤摘除术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白细胞升高数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腹腔镜组术后白细胞升高数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有显著差异(P<0.01),腹腔镜组较开腹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摘除术具有安全性高、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关键词】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开腹【】R737.31【文献标识码】A【】1672-5085(2013)52-0007-02卵巢是女性极易发生肿瘤癌变的器官之一,卵巢良性肿瘤近年来一直威胁着广大女性的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卵巢良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尤其是育龄妇女,在患者群体中占较大比重,该病在临床上完全治愈尚属困难问题,这也正引起着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1]。我院采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摘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与传统开腹肿瘤摘除术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探究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摘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指导意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8月确诊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9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8例,分别进行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摘除术治疗和开腹肿瘤摘除术治疗。腹腔镜组年龄25〜45岁,平均(34.2plUSmn;2.4)岁;幵腹组年龄24〜46岁,平均(33.7plusmn;2.7)岁。临床症状:成熟畸形胎瘤13例,上皮性肿瘤15例,卵巢生殖细胞肿瘤26例,卵巢冠状囊肿17例,巧克力囊性肿瘤25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冇可比性(P〉0.05)。1.2治疗方法1.2.1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摘除术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法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平卧,于肚脐下边缘皮肤做约lcm左右切口,插入穿刺针并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腹腔内部气压保持在13mmHg左右,穿刺针穿入腹腔,并利用腹腔镜对患者腹腔进行全面检查。电凝功率50W,根据患者肿瘤人小和年龄进行手术。手术完成后缝合好伤口,并对伤U周围进行消毒防止病菌感染[2】。1.2.2幵腹肿瘤摘除术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首先应当做好麻醉工作,对患者进行麻醉,对腹腔下缘皮肤消毒,开腹后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和年龄进行手术[3】。手术完成后缝合好伤U,并对伤U周围进行消毒防止病菌感染。1.3观察指标对患者的手术吋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白细胞升高数量、住院吋间做好详细T己录。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Plusmn;标准差(x-plusmn;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手术吋间、手术出血量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手术吋间和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冇显著差异(P<0.01>,见表1。表1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比较(x-plusmn;S)组别例数手术吋间(h)手术出血量(ml)腹腔镜组481.12plusmn;0.3128.31plusmn;12.47开腹组482.07plusmn;0.3649.47plusmn;17.54注: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t=13.8541,P=0.0000,有显著差异(P<0.01);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t=6.8120,P=0.0000,有显著差异(P<0.01)。2.2术后白细胞升高数量腹腔镜组术后血细胞升高数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2。表2术后白细胞升高数量比较(x-plusmn;S)组别例数术后白细胞升高数量(109/L)腹腔镜组481.21plusmn;0.37开腹组483.57plusmn;1.43注: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t=11.0694,P=0.0000,有显著差异(P<0.01)。2.3住院吋间腹腔镜组较开腹组住院吋间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3。表3住院吋间比较(x-plusmn;S)组别例数住院吋间(天)腹腔镜组484.27plusmn;0.97开腹组488.34plusmn;1.98注: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t=12.7891,P=0.0000,有显著差异(P<0.01)。3讨论卵巢是女性的生殖器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