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稻17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临稻17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摘要:临稻17号是沂南县水稻研究所以临稻11号为母本、中间材料(中粳315/临稻4号)为父本有性杂交并经系谱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常规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尤其是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本文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其高产保优栽培策略,即在培育适龄壮秧的基础上,通过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措施,来夺取高产优质,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临稻17号;中早熟中粳;特征特性;高产保优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2+30.48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12)11-0127-03山东省属黄淮海稻麦两熟区,近年来各科研单位选育的水稻品种生育期较长,中后期易受低温冷害,导致水稻减产,米质下降,同时影响稻茬麦的适时播种。针对这一现状,沂南县水稻研究所以临稻11号为母本、中间材料(中粳315/临稻4号)为父本有性杂交并用系谱法选育出了屮早熟常规中粳稻新品种临稻17号。多年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米质优、熟期适宜、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好(特别是对条纹叶枯病具有良好的田间抗性)、适应性强等特点,2009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农审2009031号)。1产量表现在2006、2007年山东省水稻品种中早熟组区域试验中,临稻17号两年平均单产84255kg/hm2,比对照香粳9407增产14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0220kg/hm2,比对照津原45增产70%。近几年在临沂库灌稻区、沿黄稻区等地示范种植,一般单产82500kg/hm2,高产田块可达90000kg/hm2以上。2主耍特征特性21植物学特征临稻17号属中早熟中粳稻常规品种。该品种感光性与感温性均为屮等,在山东稻区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对照香粳9407早熟1天。苗期叶色中绿,叶片较短且挺,苗体较矮。株高955cm左右。株型集散适中,生长整齐清秀,分篥出生快,分篥力中等,长势旺盛。根系多而粗壮。成株叶片长宽适中,厚而挺立,叶角较小,分布规则均匀,群体内通透性好,有效、高效叶面积比例大;叶色中绿,功能期长,成熟吋仍有3片以上绿叶。临稻17号分篥成穗率、颖花分化能力均较高。成熟落黄较好,籽粒饱满。一般成穗4185万/hm2,穗长142cm,每穗总粒数100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52g左右,穗、粒数间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不易落粒,适于机械化收割。22米质优良2006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分析:稻谷出糙率837%,精米率761%,整精米率744%,垩白粒率4%,垩白度04%,直链淀粉含量172%,胶稠度86mm,米质符合一等食用粳稻标准。米粒整齐,洁白晶莹,米饭软硬适中,食味佳。23抗逆性强2006年经中国水稻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中抗穗颈瘟和口叶枯病。田间调查,条纹叶枯病最重点病穴率15%,病株率03%。大面积田间种植,抗病性综合表现为纹枯病、黑条矮缩病发生较轻,对近年重发的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良好的田间抗性。成熟转色较好,活棵成熟,不早衰,前期耐旱,后期耐寒,茎秆粗壮且富有弹性,耐肥抗倒性强。24适应性广试验结果表明,临稻17号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作为中早熟品种可在临沂库灌稻区、沿黄稻区推广种植。3高产保优配套栽培技术试验表明,临稻17号单产82500kg/hm2且米质优良的产量构成因了参数为:有效穗390-420万/hn)2,每穗粒数90-100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24〜25go高产保优栽培栽培途径是“精苗促前,控篥稳中,大穗强后”,即在适宜基本苗的基础上,前期促早发,奠定足穗基础;中期控上促下,控制群体质量,提高成穗率,促进强根壮秆,孕穗期大穗;后期促保兼顾,水气协调,养根保叶,增粒增重,最终实现高产优质[1]。31选好田块选择土壤肥沃、通透性好、周边无污染源、杂草少、无病源、灌溉水源清洁方便的田块,为优质稻米生产创造最佳生长环境。32适期早播、稀播,培育壮秧灌浆期的气温对米质影响最大。在能够正常成熟的前提下,灌浆期温度较低,可使稻米垩口度降低。所以在茬口、温光条件可能的范围内,尽量使灌浆结实处于适温(日平均温度22〜26°C)范围内[2]。鲁南稻区可于5月上旬播种,每公顷播种量450kgo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