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本文从观察与思维上,时间观念,宗教信仰,生存环境,日常谈话,比喻和联想以及地域政治及风土人情的差异进行了概况和分析.【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影响翻译作为语言的交际,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从一个国家文化移植为另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密切的联系。翻译家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而吕淑湘也曾提到过,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所谓的“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所以,成功的翻译关键是必须要具备对国家文化差异深入的认识,而且对社会背景知识等领域的相关了解.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的:面对同一物体,用以概括的概念也有出入,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的概念。英语“black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而叫“红茶”;“brownbread”是“黑面包”,而不是“棕色面包”。汉语的“青衣”,“青天”同是一个“青”字,翻译成英文就只能分别译作“blackdress”和“bluesky”。汉语“黑眼睛”,英语为“darkeyes”;英语的“blackeyes”,汉语为“挨打后出现的黑眼圈”;汉语“黄色影片”,英语为“bluefilm”(蓝色风光片);汉语的“红眼病”,英语为“green-eyed”。此外,英汉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英文句子Youcannotbetoocarefulintheexam.若直译为“考试时你不要太细心”。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从句法上看,它是一个双重否定结构,从思维方式上看,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其正确译文是:考试时你要特别细心。再如,Theplasticcontainerisfivetimeslighterthanthatglassone.其正确译法为:这个塑料容器比那个玻璃容器轻五分之四。如果直译,这个塑料容器的重量比那个玻璃容器要轻四倍,在汉语中是说不通的。英语习惯上说“减少n倍”,即是汉语说的减少了n-1/n,如英语说减少3倍,即是汉语说的减少2/3。这种情况显然是由于英汉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因此,对于这一类因思维差异而引起的表达不同的概念,译者同样要越过表达形式的局限进行意义上的对等翻译。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两个民族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英语中的“thelatestnews”译成中文就不能译为“最后消息”,而只宜译为“最新消息”。类似的例子如thelatestdiscoveryofsth(最新发现),thelatestdevelopmentofsth(最新发展)等。再看下面的例句“可是我们已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故事的后面”不能译成“behindthestory”,英文不这么说,英语里表达相同意思的地道说法是视角相反的“aheadofthestory”(把后面的故事提前说了)。因此,这个句子可以译成“Butwearegettingaheadofthestory.”译者如果缺乏对英汉民族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作深入的了解,就会导致错误或误译。三、宗教信仰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欧美人信基督教的居多,认为上帝(god)可创造一切,因而有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的说法。而中国人则信仰佛教,相信“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词语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脚”等。再如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要神形并茂地译成英语并不容易。主要问题在于信仰基督教的英语国家对“和尚”这个概念比较陌生,而有关和尚的典故更是鲜为人知。因此,译成英语时形意很难兼顾。所以只能传意或重形取其中一种,传意可用英语中现成的语:Oneboy’sboy;twoboysarehalfaboy;threeboysarenoboy.再看下面实例:Beingateacherisbeingpresentatthecreation,whentheclaybeginstobreathe.如果直译为“老师一直在创造中,犹如泥土开始呼吸”是错误的,因为信基督教的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人,而人是来自尘土,又归于尘土。因此,英语中的creation往往与“上帝”有关,而dust或clay则常指“上帝创造的人”。由此可见中西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浸透在各自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