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4期水利经济2009年7月Vol.27No.4JournalofEconomicsofWaterResourcesJul.2009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任宇(大同市水务局,山西大同037008)摘要:针对山西省大同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影响的现状,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着重论述了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成效,提出了以“民生水保”为核心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大同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域经济:S157文献标识码:A:1003Ο9511(2009)04Ο0023Ο03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太行山以西,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为典型黄土高原类型区,气候干燥、风大沙多、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自然因素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据1983年遥感统计,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9793km2,占土地总面积69%。作为我国主要能源重化工基地,在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特别是采矿区,在长期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忽视生态与环境保护,产生了大量的掘损地貌,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和土地荒漠化。脆弱的生态环境给大同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凡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大都是贫困地区,形成了“越穷越垦越流失,越流失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据统计,占全市总面积79%的土石山区、丘陵区居住的贫困人口占整个大同市的比例超过80%,这些地方普遍土地贫瘠,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停留在初级水平,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可以说,水土流失是导致这些地方贫困的主要根源之一。总结大同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成效,探索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途径以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成效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关系到大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历届政府和人民的共识,为此,大同市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把水保生态建设当作一项长期任务,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大同市的生态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截至2008年底,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156万hm2,治理度达4315%,其中建设基本农田7177万hm2,营造水保林24183万hm2,种草1169万hm2,封禁治理8127万hm2。大同市人民在再造秀美山川的实践中,探索出许多适合大同区域特点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法和值得借鉴的经验。211规划先行治理水土流失,规划要先行。在编制规划中,大同市始终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先后编制完成了《海河流域大同生态恢复规划》《、21世纪初期大同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水利工程规划》等多项规划,对逐步改善全市生态与环境起到了蓝图导向的关键作用。212科技引路为了确保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大同市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把科学技术贯穿到规划设计、作业实施、检查验收、成果巩固的全过程,有力地推动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如阳高县十二连山流域运用丰产沟整地造林技术,提高了整地度和质量,减少了植被破坏,增加了活土层厚度,增强了保水能力,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大同县运用枝头裹扎---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塑料套技术栽植经济林,作者简介:任宇(1972—),男,山西大同人,经济师,主要从事农村水利与农业经济研究。---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在春季大旱的情况下,苗木嫁接成活率达97%[1]。213多元投入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市累计投入资金约5163亿元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和水保事业的发展。除了财政投入的有力保障外,各级政府还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承包、租赁、购买、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积极推行水土保持产权确认制,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仅大户治理一项(309户),就累计吸纳社会资金01322亿元。214多措并举大同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修建基本农田和发展经济果木为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