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以_易_为宗_以_中庸_为体_探析_从张载思想结构来考察收稿日期:2022-11-02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5中庸6学史研究0(09YJC770063);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基金项目/5中庸6与宋代理学关系研究0(08JK166)作者简介:郑熊(1976)),男,四川西昌人,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讲师。1参见:余敦康5内圣外王)))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6(上海:学林出版社,11017,第263-363页),丁为祥5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定位6(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48页、第101页),孙剑秋5宋儒张载/以易为宗0思想探析6(5周易研究6,2001年第2期),马鑫炎5/以易为宗0)))张载太极本体论探析6(5长春理工大学学报6,2022年第3期),卢艳晗等5张载/以3中庸4为体0思想探析6(5大庆师范学院学报6,2007年第3期)等。这些著作或论文主要是从张载吸收5周易6、5中庸6的具体思想入手来阐释/以5易6为宗,以5中庸6为体0的。2022年第3期总第222期齐鲁学刊QILUJOURNALNo.3GeneralNo.222/以5易6为宗,以5中庸6为体0探析)))从张载思想结构来考察郑熊(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安710169)摘要:学界对张载思想/以5易6为宗,以5中庸6为体0多有研究,不过从张载思想结构来考察则不多。张载构建的太虚与气体用不二、体用相资关系体现了对5易传6气化万物以及万物之性伴随气化万物的过程而产生观点的发展,同时按照5中庸6/天命之谓性0的/天y人0的下行路线实现了天道与人性的合一,即实现了太虚与人性的合一。张载思想/以5易6为宗0、/以5中庸6为体0之间体现出逐步深入的特点,它们对张载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张载;5易传6;5中庸6:B244.4文献标识码:A:1011-022X(2022)03-0015-06张载是北宋理学支脉关学的创始人,对于张载思想,5宋史6称/以5易6为宗,以5中庸6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0[1](卷四百二十七5道学传6),这指出了张载思想的形成与5周易6、5中庸6等儒家经典的密切相关。当前学界对张载/以5易6为宗,以5中庸6为体0多有研究。1本文从张载思想结构来考察/以5易6为宗0、/以5中庸6为体0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张载思想结构指的是如何来构建太虚与气的关系以及实现天道与人性的合一。一张载思想的形成与对佛道的批判以及对汉唐儒学现状的反思有密切关系,对/以5易6为宗,以5中庸6为体0的理解也应结合这两点来进行。张载对佛道的批判,是结合太虚与气的关系来进行的。他说:若谓虚能生气,则虚无穷,气有限,体用殊绝,入老氏/有生于无0自然之论,不识所谓有无混一之常;若谓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则物与虚不相资,形自形,性自性,形性、天人不相待而有,陷于浮屠以山河大地为见病之说。---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P8)这是针对佛、道在体用上存在的问题而发表议论的。张载指出如果认同/虚能生气0的观点,就坠入了道家/有生于无0的宇宙论模式,而道家的这种模式所体现出来的是本体与现象之间存在相生关系,这种相生关系又导致了本体与现象不统一、不共在的/体用殊绝0,所以张载坚持认为太虚与气之间不是相生的先后关系,而是/有无混一0的共在而不可分割的关系。此外,太虚与具体事物之间也不是/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0,即虚空及其内存之物的关系,因为这种关系虽然实现了太虚与气的共在,不过却会导致/物与虚不相资0,从而陷于佛教以山河大地为虚15收稿日期:2022-11-02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5中庸6学史研究0(09YJC770063);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基金项目/5中庸6与宋代理学关系研究0(08JK166)作者简介:郑熊(1976)),男,四川西昌人,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讲师。1参见:余敦康5内圣外王)))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6(上海:学林出版社,11017,第263-363页),丁为祥5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定位6(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48页、第101页),孙剑秋5宋儒张载/以易为宗0思想探析6(5周易研究6,2001年第2期),马鑫炎5/以易为宗0)))张载太极本体论探析6(5长春理工大学学报6,2022年第3期),卢艳晗等5张载/以3中庸4为体0思想探析6(5大庆师范学院学报6,2007年第3期)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