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路径选择陈育钦(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福建福州350016)摘要:从竞争优势视角对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详细剖析了其优势和所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路径。关键词: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分析;发展路径:F40718文献标识码:A:1008-5645(2008)01-0041-051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分析1.1产业整体实力居全国前列福建的纺织服装产业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2006年“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3.57亿元,同比增长24.8%;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19.4亿元,同比增长23104%;出口交货值226.09亿元,同比增长18.34%;产品产销率为95.28%;实现利税总额38.95亿元,同比增长27.45%,利润25.07亿元,同比增长3013%;服装产量完成100768万件,同比增长3111%。2006年福建服装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增多的重压之下,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出口保持稳定增长。2006年福建省出口纺织服装达57.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9%。受欧美设限的影响,福建纺织服装对欧美市场出口比重由2005年的31%下降至27.1%。但对欧美以外的市场出口快速增长。2006年对欧美以外的市场出口纺织服装41.79亿美元,同比增长28.88%,其中对中国香港地区出口7.97亿美元,同比增长52.58%;对拉丁美洲出口4.27亿美元,同比增长30193%;对非洲出口4.07亿美元,同比增长51.58%。在国际、国内市场纺织产品价格均在走低的形势下,去年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指数却比上年同期增长,特别是对欧美等设限地区的出口单价的提高较为明显。福建纺织产业主要指标在全国的位次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第22位跃升到现在第5位,仅次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省,已处于全国重要位置。11.2产业集群效应明显(P159)一批以市、县、镇区域经济为特色,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纺织产业集群在福建快速形成,并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晋江市形成了以化纤、织造、染整、服装为一体的纺织工业体系,并成为国内纺织服装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集散地。长乐市成为集棉纺、化纤、针织、染整为一体的纺织生产基地。石狮、晋江和长乐收稿日期:2007-09-10作者简介:陈育钦(1964-),女,福建莆田人,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在读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41—---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卷1期而使本地获得竞争优势。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对内的辐射效应日趋显著,对外与各大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科研院所和大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1.3产业链配套完善目前,福建的纺织服装产业已形成了一个由上游供货商、企业、营销渠道、客户构成的庞大网络。这种专业化分工不仅在生产和服务环节进行,而且在各个产业环节之间进行。以石狮为营销市场和物流中心的整个泉州地区产业链相当完整,上下游分工明晰、产业互动良好,内外销基础扎实。在茄克衫、丝光棉T恤、品牌西裤等产品方面拥有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配套优势。目前,在石狮和晋江,几万件成衣的订单,一个星期就可以解决,在半径50公里内,生产所需要的纺线、纽扣、拉链等所有配套产品,全部可以找到。这种完整的产业链、强大的产业配套优势,提升了该地区企业的竞争能力。1.4产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福建省的纺织服装产业从原来重视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更加重视品牌发展战略。现有佳丽斯床上用品、柒牌男西装套装、喜鹊毛巾、九牧王西裤等12种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0多个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纺织服装荣获“福建名牌产品”和“福建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的企业已近百家;2(P90)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通过加强横向联系和合作,建立了一批产品和技术开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引进最新技术设备,研发力量不断增强。同时,福建的纺织服装企业在发挥家族式企业在凝聚力强、权责明确、市场反应灵敏等优势的同时,更加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努力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1.5闽台纺织产业对接活跃福建的生产加工、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市场空间和台湾科研、面料等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