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湿地监测发展现状与展望_赵威我国湿地监测发展现状与展望赵威,汤孟平(浙江林学院环境科技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摘要:在详细介绍了我国现有湿地监测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湿地监测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湿地监测体系,包括湿地监测指标体系和湿地监测技术方法提供参考。关键词:湿地;湿地监测;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X1711;X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2-7351(2022)04-0270-05ThestatusquoandprospectofwetlandmonitoringinChinaZHAOWei,TANGMeng-ping(SchoolofEnvironmentalTechnology,ZhejiangForestryUniversity,Linan,Zhejiang311300,China)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dtheresearchdevelopmentoftheindicatorsystemandtechnologymethodsofwetlandmonitoringinChina.Existingproblemsarepointedout.Italsocarriedouttheprospectforthefuturedevelopmentofwetlandmonitoring.Es-tablishingthescientificandreasonablewetlandmonitoringsystem,includingindicatorsystemandtechnologymethodsofwetlandmonitoring,isnecessaryforinvestigatingwetlandcondition.Keywords:wetland;wetland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湿地一词译自英文Wetland。但什么是湿地,迄今为止各国有不同的理解。据统计,湿地的定义多达近60种[1-4]。目前,我国政府和科学界没有对湿地规定统一的定义。多数学者倾向采用国际湿地公约(Ramsar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m的区域[5,6]。这个定义比较具体,具有明显的边界和法律的约束力,在湿地管理工作中易于操作并在国际上具有通用性。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将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三大生态系统,把淡水湿地列为受威胁物种最重要的集结地[7]。湿地因具有水文调节和元素循环等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因具有巨大的食物网、支持多样性的生物而被看做生物超市。湿地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生境安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1湿地监测的意义Ramsar公约规定:如缔约国境内的以及列入名录的任何湿地的生态特征由于技术发展、污染和其他人类干扰已经改变,正在改变或将可能改变,各缔约国应尽早相互通报[9]。这就要求各缔约国有义务对重要湿地的生态特征变化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将监测结果上报湿地公约执行局。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要湿地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建立适当的湿地监测指标体系是湿地资源监测、保护、利用和管理的基础,也是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湿地资源清查及评价工作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我国在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中,相继将中国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建设确定为优先建设项目领域。其中,建立湿地监测指标体系是中国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收稿日期:2022-05-08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指标与技术体系研究(2006BAD23B01)作者简介:赵威(11014-),男,湖南沅陵人,浙江林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林业生态学研究。通讯作者:汤孟平(1964-),男,湖南平江人,浙江林学院教授,博士,从事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第35卷第4期2022年12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ofFujianForestrySciandTechVol35No4Dec,2022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