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分析摘要: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一国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GDP的结构对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政策制定有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的GDP结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GDP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每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依据。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一、近年来我国GDP情况简介。近年来,中国GDP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所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出口导向、投资主导、粗放式发展亟待转型、人口红利难以持续、GDP至上矛盾突出等结构性软肋,我们也应有清醒认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数据,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我们更要关心人均GDP数据,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当然,不妄自尊大,却也不必过于菲薄。“GDP第二”怎么说都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在全国上下理性冷静的背景下。不管怎样,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上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来说,中国经济是靠大量廉价劳动力、积极引进外资成功的,现在中国能否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是关键。同时,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房产泡沫等问题也困扰着中国,人民币汇率、全球变暖等,也需要中国担负起大国应有的责任。下面从一些具体数据来认识中国的GDP。表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绝对值(亿元)绝对值(亿元)绝对值(亿元)绝对值(亿元)2006年21631424040103720885552007年265810286271258311113522008年314045337021490031313402009年340903352261576391480382010年401512.840533.6187383.21735962011年471564477122205922032602012年519322231622231624231626表2由以表2可以直观地看出,2006年到2011年,我国的GDP一直持续增长,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从表1中可以看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从2006年到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翻倍的增长。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出先降后升的趋势,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7486.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20412.8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204982.5亿元,增长9.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3%。二、产业的现状及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表4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到2007年底,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占GDP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占GDP比重为49.2%;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占GDP比重为39.1%。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而服务业相当落后。在发达国家GDP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5%,第二产业一般不超过30%,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却是最大的,一般为6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仍有优化的空间。1、第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