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第35卷第2期2013年3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No.2Vol.35JGCTCMMay2013中药配合推拿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刘鸿(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4)摘要:冃的:探讨中药方剂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64例,分为观察组(n二32)与对照组(n=32),对照组服用中药方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手法推拿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5天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方剂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具有显著疗效,患儿痛苦少,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中药方剂;推拿;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Doi:10.3969/j.issn.1002-1108.2013.02.0141中图分类号:R24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108(2013)02・0262・02近年来,临床应用抗生素越来越广泛,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也成为临床比较常见的病症。小儿发生感染性疾病较多,常导致细菌耐药菌增加及肠道菌群紊乱,因此较多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延长感染性疾病病程,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屋。我院采用中药方剂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治疗的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1)观察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3月~5岁,平均年龄(3.26±0.16)岁;病程1~8天,平均病程(3.45±0.27)天;(2)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月~6岁,平均年龄(3.87±0.65)岁;病程1~7天,平均病程(3.76±0.67)天.所有患儿腹泻前3~9天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所用抗生素为碳氢霉烯类、青霉素类及头抱类。使用一种抗生素患儿11例,使用两种抗生素患儿47例。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生素患儿6例。所有患儿精神状态均良好,临床症状为大便水状或粘液脓血便,色淡不臭,腹痛,急性腹泻次数每天3次以上,无脱水或有轻度脱水症状。排除中、重度脱水,排除细菌或病毒感染及其他因素所致的腹泻。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使用抗生素种类、腹泻临床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所有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标准均符合2001年1月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诊断标准:(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2)纤维结肠镜检査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20mm灰黄(白)色斑伪膜;(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临床诊断符合上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3中医辨证分型(1)脾虚型腹泻:大便呈水样稀薄,腹泻时间长,反复发作,食后即泻,肢倦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象细弱;(2)湿热型腹泻:大便呈水样稀薄,腹痛即泻,色黄褐热臭,肢倦乏力,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1.4治疗方法(1)对照组在补液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方剂,组方:党参6g,炒白术10g,甘草2克,茯苓10克,霍香10克,粉葛根5g,木香5g。加水浸泡煎煮后取汁150~180m1,每日1剂,少量多次服用,患儿年龄<6月每日服用30~50m1,6月~1岁每日服用50-80m1,1-2岁每日服用80~100m1,2~4岁每日服用100~120m1,5岁以上每日服用150~180m1,5剂为1疗程。(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脾虚型腹泻推拿主穴:补脾经200次,补大肠100次,推三关100次,摩腹(逆时针)5min,揉脐(逆时针)15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揉龟尾100次,捏脊3遍,重揉脾俞穴20次。湿热型腹泻推拿主穴:补脾经200次,清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清天河水100次,揉天枢100次,揉龟尾100次,可随症加减。每日治疗1次,3次为1疗程.1.5疗效判定疗效标准参照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急性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2】。(1)显效:治疗3天大便成形,次数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2)有效:治疗3天大便基本成形,次数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红细胞、白细胞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