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邻避性公共设施建设的困境与对策探讨规划广角口Un口[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O7BAC28BO1)资助城市邻避性公共设施建设的困境与对策探讨口李晓晖80麓列露~LIIIE~5[摘要]某些城市公共设施因具有显着的负外部性而遭到所在地居民的反对和抵制,导致此类设施建设陷入”邻避”困境.主要原因在于设施的负外部性产生了不对称的收益一成本分配结构,即设施服务功能带来的利益由广大市民共享,但生产或运营成本却集中转嫁给设施周边的居民,进而引发利益中突.为此,应在设施的规划,建设过程中综合采用各种技术与政策手段,采取一种建立在公众参与基础上的更加灵活,互动的规划建设模式,减少转嫁于周边居民的外部成本,从而改变居民的反对态度.[关键词]城市邻避性公共设施;负外部性;对策[]1006—0022(2009)12—0080—04[]TU981[文献标识硼BNegativeExternalityofPublicFacilitiesand激sSolution/LjXiaohujm峙响咖SomepublicfacilitiesareopposedbyIocaIresidentsduetotheirnegativeexternalities.Thefacilities’imbalancedbenefit—coststructure.i.e.thegeneralpublicbenefitthepositiveeffectswhileIocaIpeoplesufferthenegativeeffects,istheessenceofthephenomenon.Therefore,the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thesefacilitiesshouldbebasedOnapublicparticipationprocessfodecreasetheirnegativeeffectsOnlocalresidents.IKeywo哪蝴Publicfacilities.Negativeexternality.Measuresi城市邻避眭公共设施的概念城市公共设施,广义而言泛指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的公共建设.对城市居民而言,公共设施是其享有安全,便利和多样化城市生活的重要保障.然而,并非所有的城市公共设施都受欢迎,一些特殊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焚烧厂,垃圾转运站,加油站,殡仪馆,火葬场等,常常遭到居民的反对和抵制.早在2O世纪70年代西方学苟喜:并开始研究个人或社区反对某种设施或土地使用的王见象,提出了”邻蹬’(Not-ln—_BacKyard)[1]的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由此也引出了关于”邻避性设施”的研究.哪些是邻避性设施?美国着名民意测验机构Danie]YanKe]ov1chGroup曾做过一项人性服务设施体系的调查,发现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公共设施是学校,托儿所,疗养院,医疗诊所,而最不受欢迎的公共设施则是垃圾掩埋场,监狱,甚至购物中心.何纪芳也曾就台北生活圈内的67项都市服务设施进行接受意愿与”邻避”效应的调查,发现除邻里公园,图书馆之外,其余都可能产生”邻避”效应[2l.可以说,对邻避性公共设施并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某种设施是否是邻避性设施关乎居民对其的态度,在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国家和地区或是不同设置条件下,许多公共设施都可能是邻避性的.如表1所示,学者们对邻避性设施的概念和定义并不统一.虽然称谓和含义各有不同,但都集中反映出此类设施的三个特征:一是具有某种满足社会需求的功能;二是具有直接或潜在的污染性和危险性;三是受到居民的反对和抵带.概而言之,城市邻逮性设施就是“邻居希望躲避”的设施,是指一些可能会对所在地居民的生活环境,生命健康与经济财产造成不良影响,而容易遭致居民反对和抵制的设施.为了突出邻避性设施作为公共产品的社会福利特笔者加入”公共”二字,将此类设施称为邻避性公共设施.城市邻避陛公共设施建设面临的困境城市邻避l生公共设施作为公共产品,是满足城市生产和生活某些特定需求的必要设施,但由于常常引发所在地居民的反对与抵制,设施建设遭受巨大阻力,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不论是在经济水平高,基础建设较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在经济欠发达,基础建设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邻避性公共设施建设问题都屡见不鲜.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出现了反对建设垃圾填埋场,毒l废弃物女l里场等”污染l茹笞’的抗争活动.此后,愈来愈多的案例出现于其他公共设施建设中,如停车场,戒除药瘾医疗中心,/激Ll收容芦斤’甚至低收入户的住宅建设,部分激进的居民通常会联合屋主团体与小区协会,共同对抗政府或开发商,使此类设施的兴建陷入无法推进的僵局[.20世纪80年代至今,台湾的”邻避”问题一直持续,垃圾掩埋场,焚化厂,火力发电厂等设施的建设,常常引发地方居民采取激烈的示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