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木院2009年5月〜2012年1月上报的59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总结。结果左氧氟沙星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过敏性休克10例,占16.95%;消化系统7例,占11.86%;神经系统8例,占13.56%;泌尿系统6例,占10.17%,皮肤及其附件18例,占30.51%;呼吸系统4例,占6.78%;其他6例,占10.17%。在所冇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0〜20岁3例,占5.08%,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21〜60岁48例,占81.36%,其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60岁以上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在所有患者中,使用口服8例,占13.56%;静脉输注49例,占83.05%;滴眼液2例,占3.39%。结论左氧氟沙星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可涉及全身各个器官与组织,并且以用药剂量较大且给药途径为静脉的中年女性多见,在使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全身情况,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关键词]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变态反应[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1(a)-0157-02左氧氟沙星为第3代嗤诺酮类抗菌药,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1],在氟哇诺酮类药物中屈于较优的品种。基于化学结构的不同,其不良反应在理论上应低于氧氟沙星。本次研究收集了本院2009年5月〜2012年1月上报的59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事件,対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合理用药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5月〜2012年1月上报的59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其中男19例,女40例,平均年龄(48.6土5.7)岁。所有患者中,外科18例,内科30例,其余患者来自英他科室;其中6例患者有既往过敏史,所冇患者使用的左氧氟沙星來自国内的8个药品牛产厂家,共有注射剂、胶囊2种剂型。1.2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剂量、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转归情况等进行分析整理。1.3临床评价标准不良反应的程度分级和因果关系的评价参考卫生部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所制定的标准进行分析。2结果2.1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及性别分布0~20岁的患者屮,共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屮男性1例,女性2例,占5.08%;21-60岁的患者中,共有48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占81.36%;>60岁的患者中,共有8例岀现不良反应,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占13.56%,见表1。2.2患者日用药剂量的分布所有患者中,口用药剂量W200mg者7例,占11.86%;>200mg400mg者31例,占52.54%;>400mg且W600mg者21例,占35.59%。2.3给药途径分布所有患者中口服8例,占13.56%;静脉输注49例,占83.05%;滴眼液2例,占3.39%O2.4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和人数分布在所有患者中,过敏性休克10例,占16.95%;皮肤及其附件18例,占30.51%;神经系统8例,占13.56%;消化系统7例,占11.86%;呼吸系统4例,占6.78%;泌尿系统6例,占10.17%;其他系统及器官6例,占10.17%,见表2。3讨论3.1不良反应分析左氧氟沙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其抗菌谱较广,生物利用度高,很少与其他药物交叉耐药且具有较高的组织渗透性,是临床上使用率较高的抗生素,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有抗菌作用。在以往的对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研究屮,冇许多都提示高龄是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2-3]o由于老年人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含量较低[4],器官的功能发生退化,导致药物的代谢速度降低,造成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研究表明,用药剂量较大的中年女性是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因此临床医师在使用该药时,対女性患者应慎用,而对于孕妇以及哺乳期的女性患者,则不推荐使用此药。另外,对于肝肾功能不佳的患者,亦要慎用。在不良反应所涉及的系统器官之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冇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光毒性造成的[5],嚨诺酮类药物在紫外线的激发下,氧化生成活性氧,从而使皮肤纤维细胞中的酪氨酸激酶及蛋白激酶C激活,继发激活环氧合酶,使体内环氧合酶类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