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双肺螺旋CT多钱撰写时间:202X年XX月XX日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胸部CT平扫、增强及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等重建图像。结果:9例病变均为叶内型,7例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2例位于右下肺后基底段。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证实9例病变的供血动脉,均来源于胸主动脉,有7例为单支血供,2例为双支血供。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血管,并且安全、无创,为肺隔离症的定性诊断及以及术前确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应作为PS的首选检查方法。关键词肺隔离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中图分类号R816.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6(b)-125-02肺隔离症(pulmonarysequestration,PS)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临床较少见,其主要特点是病变由体循环供血。常规CT扫描难以清楚显示异常血管。随着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软件的迅速发展,能准确、直观地显示PS的异常供血血管,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本文总结了202x年12月~202x年10月本院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9例P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旨在进一步提高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PS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例患者中,男2例、女7例;年龄14~66岁,平均35.7岁。临床表现为咳嗽6例,咯血2例,无症状1例。临床上5例拟诊为肺炎,2例为支气管扩张症,2例为肺癌。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1.2检查方法采用SiemensSomatomSensation64CT机。扫描参数:120kV,2~250mA,矩阵512×512,Pitch=1,准直0.75mm,层厚1.0mm,重建间隔0.75mm。扫描范围从膈顶至盆底。先平扫,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Ultravist3mgI/ml,BayerSchering公司),经肘前静脉推注,注射速率3ml/s,注射剂量按照1.5ml/kg体重计算;于注射启动后25~30s开始扫描。扫描结束后,将原始图像传入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血管三维重建。2结果9例病变均为叶内型,其中有7例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脊柱旁,有2例位于右下肺后基底段。轴面图像上6例表现为囊实性包块,其内密度不均匀,2例呈实性包块,边界清,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均匀,1例肿块内可见液气平面及多个分隔,呈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改变。9例中有5例病变周围肺野透亮度增高呈气肿像。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证实9例病变的供血动脉,均来源于胸主动脉,有7例为单支血供,2例为双支血供。3讨论3.1肺隔离症的病理及分型肺隔离症又称为支气管肺隔离症,由未发育肺组织构成,其内可有不规则的小支气管样结构存在,但无肺功能1。病理上隔离肺组织由体循环供血,由于主动脉压力较肺动脉高6倍,故隔离肺受压迫使病肺组织产生囊性及纤维性变,且和正常的气管支气管树完全不相通或仅残留少量联系,其肺实质几乎均为黏液囊性结构所替代。隔离肺中的黏液不断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可向支气管内穿破而得到引流,同时也可播散到其他部位而引起感染,其供血动脉一般来自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经肺韧带进入隔离肺内,一般为1~3支,其引流静脉可为肺静脉、下腔静脉及奇静脉。肺隔离症分为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肺叶内型:隔离肺与同侧正常肺组织被同一层胸膜包裹,隔离肺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囊肿。肺叶外型:隔离肺组织有独立脏层胸膜包裹,为副叶或副段。大多数肺隔离症属于肺叶内型,且左肺下叶发病率高,也有报道发生于右肺上叶2。本组病例9例均为肺叶内型,有7例位于左肺下叶。3.2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外科手术治疗是根治肺隔离症的主要方法,因此术前了解病变的供血动脉位置、数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避免术中血管损伤引起的大出血。但长期以来对肺隔离症术前诊断的金标准是血管造影,特别是选择性DSA,能准确地显示异常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和数目,可视其为有创伤性检查。MRI对PS亦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其成像时间长,且对肺实质病变的评估价值有限。随着CT软件和硬件不断改进,特别是64层螺旋CT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范围各向同性数据采集3,在Z轴方向上增加了采样密度,消除了后处理图像中的部分容积效应伪影和阶梯状伪影,使我们在扫描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