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例早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分析杨俭周燕(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内一科广西南宁530000)【摘要】目的:就158例早发2型糖尿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选取158例在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木组全部患者都计算BMI,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询问详细的饮酒史、糖尿病家族史,彩超检测有无脂肪肝,抽血检测P・CP、F・CP、P・INS、TG、F・INS、UA、HDL、LDL、TC、FBG等。结果:早发组HDL为(10±24)mmol/l,而晚发组HDL为(14±l0)mmol/l,早发组HDL低于晚发组。而P・CP、F・CP、P・INS、TG、F・INS、UA、LDL、TC、FBG、糖尿病家族史都要高于晚发组。51例早发组患者高尿酸血症126%,肥胖252%,NAFLD395%,高脂血症262%,高血压病102%,而107例晚发组患者高尿酸血症65%,肥胖153%,NAFLD272%,高脂血症201%,高血压病212%,早发组合并各项(除高血压病外)的发病率都高于晚发组,而高血压病的发牛率低于晚发组。结论:早发2型糖尿病通常会合并多种代谢代谢紊乱,如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等,胰附素抵抗严重,家族遗传性大。对于这些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牛,对多种代谢紊乱进行尽早纠正,做到全面治疗、尽早干预。【关键词】糖尿病;彩超检测;防治【中图分类号]R18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003-5028(2013)10-0236-01糖尿病是临床上的一种较为多发、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很容易出现在中老年患者,患病率在我国已经达到了188%[1]0虽然在近年来,糖尿病防治干预的认识与研究己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形势仍然不乐观,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必须采用积极主动的态度来进行治疗[2],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达标率。本文就158例早发2型糖尿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58例在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95例,女63例,年龄范围在40-80岁,平均年龄为(602±345)岁;病史在1~5年者60例,6~10年者40例。按照患者糖尿病确诊年龄可以分为两组,分别是晚发糖尿病组(晚发组)107例,早发糖尿病组(早发组)5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o12方法:对本组全部患者都计算BMI,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询问详细的饮洒史、糖尿病家族史,彩超检测有无脂肪肝,抽血检测PCP、FCP、PINS、TG、FINS、UA、HDL、LDL、TC、FBG等[4]。2结果21由表1可以看出,早发组HDL为(10±24)mmol/l,而晚发组HDL为(14±l0)mmol/l,早发组HDL低于晚发组。而PCP、FCP、PINS、TG、FINS、UA、LDL、TC、FBG、糖尿病家族史都要高于晚发组。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表2两组的合并症情况3讨论随着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日益深入,很容易并发动脉血管壁硬化和微小血管病变,从而导致出现视网膜病变和各种肾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出现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而目前国内外所研发岀来最强的内源性缩血管活性多肽即为内皮索(ET)[5],它能够合成分泌ET。据统计,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糖会导致分泌增多,使得ET合成、内皮细胞受到损伤,从而造成斑块形成、结构重建、血管张力增加,最终出现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体中都会存在着ET增多和NO合成减少的问题[7]。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只采用单一控制血糖的方式是很难有效避免出现大血管爭件的概率[6],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被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所威胁着,如脑卒中、血管硬化等。在预防2型糖尿病大血管功能障碍方面,他汀类药物近年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的应用,其机制主要是使得心血管并发症降低,原理就在于将血管内皮功能通过调节血脂来进行改善。内皮细胞通透性升高、凝血因子代谢紊乱、自由基、血脂代谢异常等原因都很容易造成血管功能障碍,甚至连高血糖也是导致2性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管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7]。本次结果还显示,与晚发组相比,早发组有更严重的家族聚积现象,尤其是母性遗传倾向更为显著,糖尿病家族史对早发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明确,目前大多数专家赞同2性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