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资增幅减小的原因与趋势2010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工业部门的平均工资以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增长。但最近几年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企业业绩下滑、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最低工资标准政策调整的形势下,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收窄,平均工资增长幅度较之以前明显降低。本文将对中国工资增长放缓的原因、今后的增长趋势,以及企业与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作出分析。一、工资增幅减小的现状(一)最低工资标准涨幅收窄中国多数地区自2010年起开始每年调整一次最低工资标准。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2010年30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22.8%;2011年24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22%;2012年25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20.2%;2013年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7%。但从最低工资标准的平均增幅来看,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最低工资标准的平均增幅比上年下降了3.2个百分比,比增幅最高的2010年下降了5.8个百分比。(二)工业平均工资增长放缓工业部门的平均工资在过去十余年里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是,增幅呈下降趋势(图1)。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采矿业为60139元,同比增长5.6%,制造业为46431元,同比增长11.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67082元,同比增长15.3%;同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釆矿业为33081元,同比增长11.4%,制造业为32035元,同比增长13.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29597元,同比增长16.2%o以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例,2001年至2005年,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分别增长21%、12.7%和14.4%;2006年至2010年,分别增长16.3%、14.1%和13.6%,该期间除了制造业以外,其余两个行业的增幅均有所下降;2011年2013年,分别增长7.3%、12.5%和12.8%,三个行业的增幅均有所下降(表1)。二、工资增幅减小的原因(一)经济增速下降在过去十余年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劳动力需求增加,企业业绩上升,为工资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但2011年后,经济增长减速,劳动力需求减少,企业业绩下滑,为工资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2001-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但2012年、2013年均增长7.7%,经济增速显著放缓。与此同时,工业增速下降,企业业绩下滑(表2)o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率为9.7%,比2012年的10.0%下降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加幅度为12.2%,虽然比上一年高,但比2011年的25.4%低13.2个百分点,比2010年的49.4%低比37.2个百分点。在经济减速并且利润下降的背景下,企业更加注重控制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工资的动机降低。劳动力需求增长也放缓。2011—2013年,全国城镇就业人数虽然持续增加,但增加人数逐年减少。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10万人,同比增加3.5%,分别比2012年和2011年减少0.2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分项指数的从业人员指数显示(图2),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从业人员指数连续19个月低于临界值,表明制造业企业开工不足,用工需求持续减少。汇丰中国制造业经理人指数也显示2012年以来企业招聘意愿一直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工业新增就业人数幅度回落显著。2012年,工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203万人,同比增长4%,但远远低于2011年的11.6%。分行业看,采矿业同比增长3.2%,比2011年的8.8%回落5.6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4.3%,比2011年的12.4%回落8.1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同比增长3%,比2011年的7.8%回落4.8个百分点。劳动力需求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减轻了市场工资上涨压力。(二)企业用工需求减少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增加,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企业为了招聘和留住人才,多数选择了提高工资、改善福利待遇的做法。虽然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人才,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但也助长了员工对工资上涨的预期,加剧了劳动力流动的频繁程度。不论是低端岗位还是高端岗位,员工一旦有机会找到工资更高的企业就可能跳槽。据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