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话语标记语结构、位置、共现特征和功能的四维探析摘要:日常会话中,good的一些表达式如good、goodidea、that'sgood等频繁地被用來表达情感态度、组织话语,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应该被纳入话语标记语的范畴。木文基于自建小型口语语料库,从结构、位置、共现特征和功能四个维度探讨这种会话中出现频率较高但却被人们忽视的该类标记语,发现该类话语标记语有五种典型结构,在会话中的位置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特点,经常与一些高频话语标记语共现,具有一些基本的话语功能。关键词:话语标记语;位置特点;话语功能;语料库[J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173-6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451引言・话语标记语频繁而广泛地出现在各种自然语言交际中。根据H?Iker(1993),话语标记语有四个主要功能:(1)不对话语的真值条件产生任何影响;(2)不增加话语命题内容;(3)与说话时情景有关;(4)具有一定的人际情感功能,如表达礼貌友好、评价、惊讶等。具有以上功能的话语标记语有很多,如英语中有well,actually等,汉语中有“我想”、“你看你”等。除此之外,日常会话中,还有一些频繁被人们使用且具有很强互动功能的表达式,如:goodxthatJsgood和goodidea等,它们附生于会话情景、具有互动和人际情感功能、不影响话语的真值条件、不增加话语的命题内容,也符合Fuller(2003)提出的判定话语标记语的两条标准:(1)无论是否使用标记语,它所连接的语义关系都相同;(2)无论是否使用话语标记语,句子都符合语法规则。因此,它们也属于话语标记语。因为该类话语标记语都包含good,所以文中将其称为"good"话语标记语。该类话语标记语在会话中出现频繁,作用突出,但却鲜被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自建小型口语语料库,从结构特点、在会话中的位置特点、与特殊语境词的共现特征、话语功能对其进行多维探析。2话语标记语研究简述・话语标记语研究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80年代后,由于话语分析蓬勃发展,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迅速展开。90年代以后,以Fraser(1990)等为代表的众多学者将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由于话语标记语的复杂性,相关研究一直缺少一个统一的定义和固定的指称术语。如:ChaudronRichards(1986)从功能角度将其定义为传达关于话语整体框架和局部句子间关系信息的符号。Schiffrin(1987)从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出发,将其定义为“包括语言单位,顺序上不独立的组成部分”。Lenk(1998)从话语的连贯角度将其定义为一种连贯指示语,主耍是对话语的整体连贯起着重耍作用,不涉及话语的命题意义,而在语用层面上起作用。尽管定义的出发点不同,但都强调了话语标记语的功能特性,这表明功能是判定话语标记语的主要标准。指称术语也存在多样性,如有话语标记语(DiscourseMarker)(Schiffrin,2007)(Fraser,1999),语用标记语(PragmaticMarker)(Fraser,1999),语篇小品词(DiscourseP)(Schourup,1999)和连接成分(Connective)(Blackmore,2001)等。本文采用Schiffrin等人的命名。国内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主要有汉语类和英语类两大阵营,汉语类研究的主流是个案研究,侧重探讨某个或某类话语标记语的、形成原因、特征、分布情况和功能,主要代表人物有方梅(2000,2005),许家金(2008,2009)等。国内英语类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根据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对话语标记语的理论引进和探索、翻译、功能分析和二语习得。理论引进主要体现在冉永平(2000,2003)对国外话语标记语研究的综述和国外相关著作的评介;理论探索主耍体现在何自然、冉永平(1999)对关联理论在该领域的适应性研究和冯光武(2004,2005)对话语分析相关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探讨。翻译方而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在话语标记语的翻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可采用的策略(马萧,2003;任晓霏、毛瓒、冯庆华,2010)。其中任等的研究将呼唤语、感叹语、应答语、礼貌附加语和插入语等归为话语标记语,极大地丰富了话语标记语的内容,表明了话语标记语确立的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原则。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分析是日前国内研究较多的一个方面,英中,冉永综上平(2002,2003),分别探讨了youknow和well的语用功能,指出y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