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上市计入指数的时间选择及测算方法(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25)摘要:新股上市何时计入指数成为指数编制中一个众说纷纭的难题,如果计入指数的时间选择不合理,将会对指数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别对新股上市当日和次日计入指数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当日和次日计入指数的缺陷及不足,对我国新股上市计入指数的时间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新股上市;指数;开盘指数中图分类号:F83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76X(2010)0320067205一、引言在股票价格指数编制中,有一个问题是任何指数都要面对的,那就是新股上市何时计入指数。关于这一问题也是上证综指等指数(还包括新综指及相应的上证A股、上证B股、上证分类指数)被指责其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作为指数的发布和维护方———上海证券交易所,其关于新股上市规定的调整之频繁也是极其少见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新股上市计入指数的时间安排经过多次调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999年11月8日之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实行新股自上市满1个月后计入指数的方法。第二阶段,自1999年11月9日起,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使指数更为合理准确地反映新股上市后的市场变化情况,决定新股自上市后第2日起计入指数计算。第三阶段,自2002年9月23日起,新股上市首日即计入指数计算。第四阶段,自2007年1月6日起,上海证券交易所又决定将新股上市首日计入指数改为上市第11个交易日开始计入指数。关于新股上市计入指数时间选择的实1975—1984年间和1970—1993年间新上市的股票长期收益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美国股市这期间上市的所有新股前6个月的走势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其上涨幅度为311%,而这时期同行业股本相近的已上市公司的累计涨幅为310%,两者涨幅基本相同[1]-[3]。国内的文献中大多只是对指数的失真度进行实证分析[4]-6],并进而对由于当日计入指数而使指数失真的程度进行测度,如彭艳(2004)[5];而更多人则对我国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选择提出质疑,如朱方明[7],并没有对新股计入指数具体时间选择进行实证研究;对新股计入指数时间选择问题进行真正实证分析的只有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与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系联合课题组(2003)的研究课题《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对股价指数编制影响研究》①中提到新股入选指数样本股的时间分析,并对我国新股上市后累计异常收益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240个交易日内,从新股上市后80个交易日开始,有显著的正的累计异常收益,其累计异常收益从80个交易日的3148%上升到100个交易日的4159%,后又逐渐下降,最后稳定在315%的水平①该文收录在《上证研究》2003指数专辑中第11—49页。该指数专辑共收录了7篇有关证券指数编制及评价的实证研究文章,是我国在研究证券指数编制特别是股票指数编制理论比较集中,也是惟一的一本书。收稿日期:2009212203作者简介:孙清岩(1972-),男,山东青岛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统计、资本市场统计和股票指数编制理论等方面---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68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3期总第316期上,与80个交易日的累计异常收益相当。所以他们认为新股最好在上市超过80个交易日才入选样本股计入指数。但从各国的实际看,新股何时计入指数,即新股首日上市到计入指数的时间间隔长短,则主要取决于新股上市后的平均波动幅度,新股上市初期波动幅度越大的市场,对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要求越长;反之,要求的时间越短。比如,英国、澳大利亚等市场新股上市初期波动较大,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较长,英国的FTSE全样本指数要求新股上市后100天计入指数,澳大利亚全样本指数要求新股上市两个月以后计入,韩国交易所综合指数则是在新股上市后1个月计入。而美国、日本等新股上市波动幅度较小的市场,新股计入指数时间较短,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和东京交易所的综合指数在新股上市后第2日计入[7]。我国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自然无法和美国、日本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仅有20年的历史,很多制度还有待完善,特别是新股发行制度。由于制度缺陷等原因,使我国的一级和二级市场间股票价格存在着较大的价差。因为我国一级市场的发行市盈率与二级市场市盈率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