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摘耍:0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59例非淋菌性盆腔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釆用0.2%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与0.5%甲硝呼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21%,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病原体清除率90.0%,对照组病原体清除率86.2%,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效果显著,病原体清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非淋菌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效果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86【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18-02盆腔炎(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PID)是女性上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致病原主要有淋病纳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非淋菌性盆腔炎主要是由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疾病一般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易导致误诊、失治,引起宫外孕、不孕等<sup>[l]</sup>o2011年7月〜2013年1月,对本院收治的非淋菌性盆腔炎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效果较满意,现将疗效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9例患者均为2011年7月〜2013年1月间本院的门诊患者,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1・2±6・8)岁,所有患者经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均确诊为非淋菌性盆腔炎,其中慢性非淋菌性盆腔炎52例,急性非淋菌性盆腔炎7例,病程1周〜3年不等。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2.4±6・6)岁;对照组29例,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1・3±6・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年龄、病程、病情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后,用0.2%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与0.5%甲硝呼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H两次,连用7天;或用0.5%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与等药物0.5%甲硝卩坐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H—次,连用7天,病程长者连用10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以鱼腥草、红藤、白花蛇舌草、延胡索、没药、紫花地丁、丹参为基本方,加减败酱草、三棱、丹皮、乳香、莪术等,水煎取药液后进行保留灌肠,每次100ml,药液灌肠后保留30min,避开月经期。1.3疗效判定标准<sup>[2]</sup>o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停药1周后,进行复查,以妇科检查和培养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分治愈、有效、无效三级对疗效进行判定,以治愈和有效计算有效率。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培养结果转阴,妇科检查无压痛;有效:下腹坠胀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培养结果转阴,妇科检查有压痛;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或无改善,妇科检查压痛无改善,培养结果未转阴。以培养结果转阴记为病原体清除。1.4统计学处理。釆用统计学软件SSPS13.0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釆用t检验,计数资料釆用X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彳丁统计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21%,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下表1:2.2病原体清除率和不良反应。通过对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可以得知,治疗组病原体清除率90.0%,对照组病原体清除率86.2%,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3讨论非淋菌性盆腔炎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白带增多或有异味等,症状一般较轻,但病情迁延,疾病反复发作可引起输卵管梗阻、盆腔粘连等,导致不孕、早产等,给患者带來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非淋菌性盆腔炎西医治疗主要是采用抗生素治疗,疗效较为确切,但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菌株大量产生且耐药性不断增强<sup>[3]</sup>,使得抗生素临床疗效下降,导致疾病无法根治,反复发作。中医对本病并无专门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