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联合手术治疗Ⅰb2-Ⅱb期宫颈癌22例疗效观察宫颈癌的早期手术治疗撰写时间:202X年XX月XX日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宫颈癌Ⅰb2-Ⅱb期患者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化疗栓塞,介入化疗后10~14d评定肿瘤缩小情况,随后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22例行1疗程术前化疗,有效率95.45%,其中CR4例(18.18%),PR11例(50.%),MR6例(21.27%)。21例完成手术。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用于宫颈癌根治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可在短期内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缩小病灶,有利于肿瘤根治切除。介入有效后应尽早手术。关键词宫颈癌;介入;化疗栓塞+手术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21)11-41-02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晚期以放疗为主,辅以手术或化疗。放疗可致卵巢功能损伤,生殖道纤维化、挛缩,影响中青年女性正常性生活。巨块型宫颈癌肿瘤负荷大,手术切净的可能性小,尽管根治术后再放疗,并未提高生存率,疗效欠佳。随着数字减影技术的发展,血管介入性治疗日趋完善,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我院通过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手术前进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化疗栓塞,以探讨宫颈癌术前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2x年5月~202x年6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Ⅰb2-Ⅱb期的宫颈癌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均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确诊,经两位副主任以上职称的医师共同检查,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2x)临床分期,Ⅰb2期15例,Ⅱa期4例,Ⅱb期3例。病理分类鳞癌21例,腺癌1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51岁,平均年龄40岁。其中>50岁4例,45~50岁6例,40~45岁2例,30~40岁8例,≤30岁2例。1.2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动脉化疗适应证(1)主要针对局部肿瘤直径≥4cm局部晚期巨块型宫颈癌(Ⅰb2期-Ⅱa期);(2)Ⅱb期巨块型晚期宫颈癌的年轻患者,以实施保留功能的宫颈癌切除术,免除放疗对阴道及卵巢的损伤。术前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肝肾功能、胸片及心电图正常,卡劳夫斯基(Karnofsky)评分≥70分,评估手术和化疗的安全性。1.3治疗方法化疗药物选择顺铂80mg/m2、5-氟尿嘧啶10mg/m2、阿霉素60mg/m2。以肿瘤主要供血侧子宫动脉为主灌注,对侧为辅。DSA监控,局麻下取右侧股动脉穿刺点,采用Seldinger技术完成股动脉置管后,送入导管至腹主动脉分叉上2~3cm处进行血管造影,明确子宫动脉走向及肿瘤供血情况,采用Cobroa导管插入左侧子宫动脉,再造影确认无误后灌注化疗药物及恩丹西酮8mg、氟美松10mg,后用带有少量抗癌药物的1~3mm3明胶海绵颗粒加7号真丝线段(长1~2mm)均匀缓慢注入栓塞子宫动脉,完毕后造影证实栓塞可靠。同法栓塞对侧子宫动脉。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右腿伸直制动12h,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同时静脉水化3d,预防感染。观察并记录化疗后不良反应。1.4疗效评定化疗后10~14d妇检、盆腔B超或盆腔CT检查,评价局部肿瘤及宫旁情况。评定标准为(WHO):肿块消失为完全缓解(CR);肿块缩小50%以上为明显缓解(PR);肿块缩小25%~50%为好转(MR);无新病灶出现为稳定(SD);肿块增大或出现新病灶为病变进展(PD)。显效包括CR、PR,有效包括CR、PR、MR,无效包括SD、PD1。2结果2.122例患者化疗1个疗程有效率95.45%(21/22),其中CR4例(18.18%),PR11例(50.%),MR6例(27.27%)。Ⅰb2期有效率1%(15/15),Ⅱa期有效率1%(4/4),Ⅱb期有效率66.67%(2/3),Ⅱb期1例无效。21例完成手术,1例Ⅱb期MRI提示宫旁浸润重,无法完成手术,估计继续介入治疗疗效不佳,改用根治性放疗。2.2化疗毒副反应根据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WHO)。主要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及心脏毒性。消化道Ⅰ度反应9例,Ⅱ度反应7例,Ⅲ度反应5例;给予胃复安、欧贝等处理缓解。白细胞下降3例,均为Ⅰ度(3.0~3.9)×12021/L,无特殊处理,2周后回升正常。脱发Ⅰ度反应(轻度脱发)9例,Ⅱ度反应(中度,斑状脱发)7例。心脏毒性Ⅰ度反应9例,无特殊处理。2.3动脉栓塞并发症一侧臀部及会阴部疼痛3例,可以耐受,2~3d自行缓解。轻度发热9例(37.8~38.0℃),多于3d后消失。无1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其他组织器官坏死等严重并发症。2.4手术情况及并发症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