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卷第1期2001年3月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Vol120No11Mar12001:1004-5422(200101-32-04收稿日期:2000-06-12作者简介:徐文俊(1966—,实验师,从事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工作1影响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成都610081摘要:本文结合人体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原理以及多年来在实验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对电泳实验操作中的主要环节作了分析探讨,找出影响蛋白质区带分离清晰的主要因素和解决方法,提高区带的分辨力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充分体现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在血清蛋白组成成份分析中应用的优越性。关键词: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操作:Q51文献标识码:A1概述人体血清蛋白的组成可分为:A—白蛋白,G—球蛋白(其中包括: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含量有其正常值范围,血清中白蛋白与球蛋白的百分比A/G值大于1,而异常人血清的A/G值小于1。有关统计数据见下表:正常人体与异常人体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百分含量表人体血清各蛋白质正常人血清组成肝硬化患者血清组成肾病患者血清组成白蛋白5410%—7310%<50%<50%α1球蛋白218%—511%2%—5%2%—5%α2球蛋白613%—1016%4%—9%明显升高β球蛋白512%—1110%615%—12%明显升高γ球蛋白1215%—2010%32%—48%12%—20%A/G值>1<1<1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知测定血清蛋白的A/G值在医学临床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出人体血清蛋白的A/G值,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对样品需求量少,区带清晰,定量分析时灵敏度高,同时还便于照相和保存等特点。因此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化验中得到广泛采用。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影响其操作的因素甚多,常常导致薄膜上各条蛋白质区带分离不清晰,或蛋白质分离不完全,直接影响对血清蛋白的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其原理及主要操作环节进行分析。2操作原理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叫做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所形成的纤维素醋酸酯。醋酸纤维素薄膜具有泡沫状的结构,有强的渗透性,力,其厚度仅为120微米。人体血清经点样器点样于薄膜的一端,,点均低于pH=7,因此在pH=816所以将点样端置于电泳槽的负极端后,接通电源,,。又由于各种血清蛋白的等电点不相同,在同一pH,同时各种蛋白质还存在分子量的大小差异,。蛋白质分子量小,而所带电荷数多,则移动速度快;反之亦然。因此,,可以对人体血清的各种蛋白质进行分离。分离出的蛋白质经过氨基黑染色,漂洗后便可在薄膜上形成各条蛋白质的染色区域色带,再根据这些色带的颜色深浅,染色区域的大小,经比色后可以定性或定量测定各蛋白带的含量。3影响因素分析311血液样品处理方式的影响电泳使用的血液样品必须确保新鲜,不能发生溶血反应。从患者身上采集的血液样品应即时分离出血清,以避免出现溶血现象。为了尽快分离出血清,常常采用的方法是迅速地将采集到的血液样品采取离心分离,同时分离出的血清应尽快进行电泳,以避免血清蛋白变性沉淀或被微生物污染。312醋酸纤维薄膜的选择的影响醋酸纤维素薄膜具有泡沫状的结构,薄膜的质地好坏将直接影响血清蛋白在薄膜上的分离。而薄膜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裁剪等过程中常常会导致薄膜表面受损,影响其质地均匀。因此,在电泳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是将薄膜小心地放入盛有缓冲溶液的培养皿中,使它漂浮于液面上。若迅速润湿,整条薄膜色泽深浅一致,则表明薄膜质地均匀;若薄膜上出现深浅不一致的条纹或斑点等,则为厚薄不均匀的薄膜。检测时应选用质地均匀的薄膜。薄膜厚薄不匀会造成区带歪扭不齐,各区带界限不清,背景脱色困难,实验结果难于重复等现象。313缓冲溶液电场强度的影响电场强度对泳运速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泳动速度快慢又影响着电泳分离效果。电场强度越高,带电质点移动速度越快,电泳分离时间越短,分离效果越差;反之亦然。因此对于不同的物质进行电泳分离时,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清晰的分离效果,应考虑电场强度这一影响因素。通过大量实践证实:对于血清蛋白等大分子物质进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的最佳电场强度为110~115伏特/毫米。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