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门诊50岁以上部分人群屈光矫正前后视力探讨邓贵芳(成都市公共卫牛医疗中心610000)【摘要】目的:对眼科门诊50岁以上部分人群屈光矫正前后视力差异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口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90例老年屈光矫正患者,年龄均超过50岁,通过联用电脑验光与视网膜检影开展屈光矫正,分析、比较患者屈光矫正前后的视力差异。结果:90例患者牛活视力数指矫正前平均(0.43±0.19),矫正后平均(0.65±0.33)o矫正前,视力超过1.0的有3眼,占1.7%,矫正后有46眼,占25.6%,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x2=12.585,PV0.05)。170眼中,2眼正视眼,占1.2%,168眼屈光不正眼,占98.8%。结论:屈光矫正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群体的视力,保证老年群体生活的自理能力。【关键词】眼科门诊;老年人群;屈光矫正【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110-01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们的视力不断下降,探究视力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未进行屈光矫正[1]。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受到未进行屈光矫正而造成视力损害的人数在153万左右,而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视力损害严重影响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与自理能力。笔者选取2011年1月一2013年12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90例老年屈光矫正患者,通过电脑验光与视网膜检影进行屈光矫正,以探讨眼科门诊50岁以上部分人群屈光矫正前后视力差异,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一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老年屈光矫正患者,共180眼,其中男53例,女37例,患者年龄是50—86岁,平均是(65.2±5.3)岁,经过医院门诊眼光确定,90例患者的裸眼视力均低于l.Oo90例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1.2方法患者一入院,医务人员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居住区域、文化程度以及经济收入等信息,并进行详细记录。1.2.1视力矫正通过国际标准视力表确定患者裸眼视力均小于1.0,验光仪器使用型号为TopconKm800的电脑验光仪进行,并对患者进行视网膜检影⑵检查,通过主观插片,来确定患者佩戴眼镜的最理想视力度数。1.2.2常规检查通过裂隙灯显微镜[3]对患者的眼前节进行检查,利用非接触眼压计对患者眼压进行测量,少数患者还需开展散瞳眼底检查。1.3纳入标准屈光不正范畴:散光度近似或者是球镜超过-0.50D或者是远视超过+0.50D。视力损害范畴:0.05-0.3(不包括0.3);盲眼范畴:好眼视力<0.05;不存在视力损害范畴:视力超过0.3;能够进行视力损害矫正范畴:视力矫正前,0.05-0.3,矫正后,患者视力超过0.3。无法进行视力矫正范畴:矫正前:0.05—0.3(不包括0.3),矫正后,患者视力在0.05—0.3之间。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2.0软件分析本次探究的相关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x±s)形式进行表示,检验使用t,计数资料检验使用x2,P<0.05表示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视力矫正比较分析来我院就诊的90例老年屈光矫正患者的相关资料90例患者共180眼,除2眼义眼、2眼角膜白斑、6眼瞳孔中央被白内障遮挡无法进行验光外,其余均正常进行验光。90例患者的生活视力数指是30cm—1.2,平均(0.43±0.19),矫正后平均(0.65±0.33)o矫正前,视力超过1.0的有3眼,占1.7%,矫正后有46眼,占25.6%,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x2二12.585,P<0.05)o90例患者中,139眼视力损害,占77.2%,视力矫正后,117眼视力损害,占65%o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的矫正视力与生活视力均下降,不可矫正与视力损害会上升。2.2屈光状态170眼中,2眼正视眼,占1.2%,168眼屈光不正眼,占98.8%,详细情况见表一:3讨论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渐明显,我国视力残疾率会急剧上升。老年群体视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视力减退明显,而老年患者多重视眼疾的治疗,不注意视力矫正[4],造成矫正不足或者是未矫正较为常见的现状。屈光不正属于视力损害的主要因素,屈光矫正能够有效避免患者视力损害。在老年群体视力异常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发现,文化素质较高的老年群体视力损害发生率较低,相反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地区等的老年群体视力损害发生率较高。本探究中,笔者选取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90例老年屈光矫正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