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临床效果对t匕宋靖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扬州225000作者简介:宋靖,男,1979—02,江苏靖江,在职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重症医学.【摘要】FI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一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阿司匹林)、B组(阿司匹林+400mg/kg??d丙种球蛋白)、C组(阿司匹林+1000mg/kg??d丙种球蛋0).对比三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5%,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2%,C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CPR、ESR、PLT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粘膜充血消退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均早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0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有较好效果,但丙种球蛋白的大量、少次给药能获得更好治疗效果.【关键词】儿科;川崎病;丙种球蛋闩;阿司匹林【屮图分类号】R72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34—02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儿科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疾病,多数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皮肤硬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等.近年來,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eGlobuGlinJVIG)逐渐发展成为治疗川崎病及防治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案.但医学界对丙种球蛋白的适用剂量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争议.棊于此,本研宂以70例川崎病患儿为研宂对象,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川崎病屮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本院2013年1月一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川崎病的患儿为研宄对象,均检查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小板计数、CRP、心脏彩超等/确诊为川崎病.其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8个月一13岁,平均(5•2±3.8}岁;病程1—8d,平均(5•4±2.3)d.随机将70例患儿分为A组(20例)、B组(25例)、C组(25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症分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冇可比性.本研究经患儿及其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排除标准①病程≥l0d;②对所用药物有禁忌症;③治疗前6个月奋丙种球蛋白或阿司匹林治疗史;④伴有其他先天性心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1.3治疗方法A组患儿给予阿司匹林U服治疗:根据患者不同年龄,给予其30-50mg/kg??d阿司匹林标准化治疗,4次/d,患儿退烧后药量减半.治疗10—14d后调整为3-5mg/kg??d,2次/d,直到血小板、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为止.B组患儿在A组阿司匹林U服治疗基础上颜以400mg/kg??d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连续治疗5d.C组患儿在A组阿司匹林U服治疗基础上,辅以1000mg/kg??d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连续治疗2d.1.4观察指标C反应蛋白(CPR>、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数量(PLT)等实验室指标;观察患儿住院时间、退热吋间、手足肿胀消退吋间、粘膜充血消退吋间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1.5疗效判断标准以患儿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为治愈;以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实验室指标明显降低为奋效;以患儿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恶化,实验室指标无变化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两组临床数据,用t检验组间比较数据,计量资料用(X&plUSmn;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三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5%,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2%,C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川崎病又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未能完全明确.但以往大量研宄证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造成的血管炎是主要病因[1].该病严重吋还会影响患儿冠状动脉,造成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心肌炎、血管炎或心包炎等冠状动脉病变.此外,也有研究显示,在没有及吋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中,有大约30%会出现冠状动脉并发症,其中有15%-26%可能会发展为冠状动脉瘤,有大约4%的患儿成年后可能发展为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