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毗格雷抵抗与患者性别、冠心病患者氯毗格雷抵抗探究【摘要】目的:①探讨冠心病患者氯毗格雷抵抗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②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复发缺血事件与氯毗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①所有入选患者于服氯毗格雷前、服药后24小时及1个月分别测定ADP(浓度25u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qAGO%(包括负值)时考虑存在氯毗格雷抵抗;②观察合并用药、冠脉病变及支架数量等因素的关系;③观察PCI术后1个月内复发缺血事件与氯毗格雷抵抗的关系。结果:①共入选拟行PCI的CHD患者120例,24小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Ann24hn)<10%者为45例(37.5%);有40例患者PCI术后继续服用氯毗格雷,其1个月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口□1mQ)<10%者14例(35%);@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冠脉病变数量及置入支架数量多的患者发生氯毗格雷抵抗的比例增加,氯毗格雷抵抗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合并用药等无明显关系;③在一个月的随访中,无1例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或再发心肌梗死,AA1m<10%的患者有1例发生脑梗塞,1例复发心绞痛,缺血事件发生率为i4.3%,AAnnimn>io%的患者未发现缺血事件。结论:①一部分CHD患者存在氯毗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可以帮助发现这部分病人;②氯毗格雷抵抗的发生与冠脉病变及置入支架数量有关;③氯毗格雷抵抗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合并用药等无明显关系;④氯毗格雷抵抗的患者一个月内复发血栓性事件增加。口【关键词】氯毗格雷;药物抵抗;血小板聚集口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01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080-02目前,氯毗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高年龄、体重、临床诊断、危冠心病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标准治疗。但是,即使采取标准治疗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生血栓性事件,因此有人提出可能有的患者存在氯毗格雷抵抗。在这些患者中,复发血栓性事件的危险明显增加。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冠心病患者氯毗格雷抵抗的发生情况,观察PCI术后1个月复发缺血事件与氯毗格雷抵抗的关系。口资料与方法口1.1研究对象:2004年6月「2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1.2氯毗格雷抵抗的定义:指服用氯毗格雷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比服药前下降<io%nn[i-3jn,即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二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ADOpren)-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Annpostn),AA<io%(包括负值)时认为存在氯毗格雷抵抗。口1.3方法:口1.3.1连续入选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12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已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mg/d,于行介入治疗前至少6小时给予氯毗格雷负荷量300mg,次日起服用维持量75mg/d;于服氯毗格雷前及服药后24小时、1个月分别测定ADP(浓度25u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测得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CA),将M24h<10%(包括负值)和>10%分别定义为氯毗格雷抵抗组(无反应组)和氯毗格雷有反应组(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用美国产CHRONO-LOG型双道血小板聚集仪比浊法测定。口1.3.2分析氯毗格雷抵抗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吸烟、临床诊断、合并症、合并用药、冠脉病变及置入支架数量等方面的相关性。口1.3.3随访1个月,记录PCI术后复发血栓性事件的情况,包括: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或再发心肌梗死;或出现中风;或再次心绞痛发作。口1.3.4统计学分析:用SPSS11.0For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口口口2□检验;多因素相关性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2•结果口2.1共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根据测得的24小时的△人(从口口2411口),分为氯毗格雷抵抗组(无反应组)和对照组侑反应组),分别为45例(37.5%)和75例(62.5%),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及合并用药(B阻断剂、ACE抑制剂、钙拮抗剂、他汀调脂药)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冠脉病变数量方面两组间比较P<0.05,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及冠脉病变数量多的患者发生氯毗格雷抵抗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