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2008Vol.35NO.5需求工程的模式复用框架门郭树行兰雨晴金茂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83)摘要近年来需求工程模式复用成为需求工程学科研究焦点之一,但目前南缺乏需求工程模式的描述规范及其复用指导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科包括概要视图、规约视图、数据视图,以及知识视图等的模戎四视图表示模型FVRPEM,用于从模式的角度抽象和表示需求过程方法或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定义了需求过程模式复用准则,进而定义了模式复用框架RPSEA.包含模式选择、评估与确定三个环节。FVRPEM模型与RPSEA复用过程框架为需求过程模式的高层次复用提供了指导,能够为需求过程模型的定义和裁剪提供支持。关键词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模式,模式复用,复用过程柜架RequirementEngineeringPatternReuseFrameworkGUOShu-hangLANYu-qingJINMao-zhong(SoftwareEngineeringInstitute.CollegeofComputer,Bei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Inrecentyears,thereuseofrequirementengineeringpatternhascomeintobeingafocusinREcommunity.Butcurrentlyspecificationmodelandreusemethodofrequirementprocesspatternarestillabsence.SothethesisfirstlybringsoutaFourViewRequirementProcessPatternExpressionModel(FVRPEM)forabstractionandencapsulationofrequirementprocessmethodandtechnologies♦includingPatternGeneralDescription(PGD),PatternSpecificationDescription(PSD).PatternDataDescription(PDD)andPatternKnowledgeDescription(PKD).OnsecondthoughtsreusecriteriaofrequirementprocesspatternisdefinedbasedonFVRPEM.Moreover,reuseprocessmethod*namely.RPSEA,canalsobepromptedcontainingselection♦evaluationandacknowledgementTheFVRPEMwithRPSEAsupportsthehighlevelreuseofrequirementprocess,whichcanmakeausefulcontributiontosoftwareoriginationstoacquirebetterREprocessesmodel,includingdefinitionandcustomization.KeywordsRequirementengineering*REpattern.Patternreuse.Processframeworkofreuse紡)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编号:2005BA112A02;863研究项冃编号:2OO6AAO1Z186.郭樹行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需求工程过程;兰雨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金茂忠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件测试、软件开发环境.•270•万方数据目前为止•需求工程的研究成果包括两类:一是基于活动、角色、产品的需求过程模型,二是描述需求过程活动的执行方法与实施技术W,并且不存在通用需求过程模型、需求过程活动的执行方法或实施技术⑸.但是目前研究较少关注这些方法、技术的便用条件,没有确定需求获取方法、技术的应用环境;提出的需求过程模型也较少给岀需求过程活动实施技术或执行方法的选择策略。工业中出现了“尽管拥有50年积累的经验,许多软件开发组织仍不得不在收集、编写和管理产品需求工作中疲于奔命”⑶。因此在需求过程实践中,必须根据项目、问题域的特征及其过程环境选择适当的需求过程方法或技术,这将有助于提高需求过程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为此可将需求过程活动的执行方法'实施技术进行“模式”化,形成需求过程模式,然后给出需求过程模式的复用方法。1需求过程模式需求过程领域存在众多需求过程活动的执行方法或实施技术。例如Maiden与Rugg1996年汇总了11种需求获取方法⑵,Wigger1999年总结了7类40多种需求工程方法或技术⑶,Sawyer与Sommerville归纳了66种,并根据这些实践方法的复杂度分为初、中、高三种级别LQ.面对众多需求过程活动的执行方法或实施技术,Brown认为需要采用“最佳”方法来开发和管理需求⑹。为了进行需求过程的迭代改进,Weiger提出也需阶段性引入“过程精华”⑷。随之2000年需求工程国际会议,总结提出了需求过程最佳实践的重要性⑴。2002年RALPH再次提出了为了对需求过程进行规范、改进,将需求过程知识进行抽象、复用的迫切性。总结得出,为了进行需求过程改进与支持需求过程复用,抽象和表示需求过程活动执行方法或实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