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问题探_医学检验论文【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0市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硏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硏究组患者静脉滴注纳洛酮+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RR、HR明显下降,氧分压(PaO2)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结论采用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病变,其气流受限往往呈进展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的气流受限通常不可逆转,持续地损伤最终可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且两者一旦合并,如治疗不及时z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患者疾病的发展z延缓其气道的不可逆损伤,对其急性发作进行抢救[1]。基于此z本院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取得较好成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入院时PaCO250mmHg(1mmHg=0.133kPa\PaO260mmHg,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研究对象剔除合并肺大疱、气胸、月市栓塞、呼吸道梗阻、上消化道出血、中毒性脑病、心律失常、低血压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3.49.2)岁;体重49~75kg,平均体重(61.78.2)kg;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82.4)年;其中男18例,女17例;研究组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3.19.0)岁;体重49~74kg,平均体重(61.48.1)kg;病程3~6年,平均病程(7.92.1)年;其中男18例,女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抗炎、祛痰、平喘、维持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纳洛酮治疗,取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ml:2mgz国药准字H20053603)2mgz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硏究组在静脉滴注纳洛酮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选择S/T通气模式,设定呼吸参数。氧流量为2~5L/min,吸气压10-20cmH2O(1cmH2O=0.098kPa),呼气压4~12cmH2O,6h/次,2次/d。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当调整吸气压、呼气压、氧流量等参数,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呼吸频率设为12〜16次/min,病情好转后逐渐下调参数,以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1.3观察指标连续治疗3d,观察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RR、HR、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1.4疗效标准⑶显效:治疗后呼吸困难、发红咳嗽等症状消失,月市部干、湿啰音消失,血气分析结果提示PaCO2下降10mmHg,PaO2增加10mmHg,可停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有效:治疗后呼吸困难、发细、咳嗽等症状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提示PaCO2下降10mmHg,PaO2增加10mmHg,需继续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总有效率二(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2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见表lo2.2动脉血气指标对比硏究组治疗后RR、HR、PaO2、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见表2。3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气流受限、气道阻塞等病理变化,功能残气量、残气容积、月市总量发生改变[引。肺泡毛细血管受到破坏后,剩余的肺泡毛细血管虽然残留通气功能,但肺泡壁缺乏血液灌流,导致无效腔增加,最终出现低氧血症,慢性阻塞曲市疾病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