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逐水方穴位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化瘀逐水方穴位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硕化腹水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保肝降酶、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每口一次,7天为一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患者症状、体重、腹I韦I、24h尿量及肝功能,治疗前后B超检查腹水情况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减轻、腹围缩小、24h尿量增加(P<0.01);临床综合疗效分别为90.00%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疗效分别为93.33%和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证实了中药穴位贴敷対肝硬化腹水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004-7484(2013)04-0141-02肝硬化腹水(ascitesduetocirrhosis)是肝硬化失代偿的主要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一般措施包括:补充白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限制钠、水摄入;合理使用利尿剂及放腹水等。临床单纯使用利尿剂,易产生耐药性,导致电解质紊乱,甚至形成难治性腹水。我们在西医常规保肝降酶、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11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病例,其诊断标准均按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2]。排除合并近期感染、心脑血管、肺、肾、神经、血液系统严重疾病,以及精神病、肿瘤患者,并除外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共纳入病例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23例,女7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53.27±9.76岁,平均病程12.3土2.2月;child-pugh分级B级18例,C级12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0例,酒精性肝硕化6例,其他类型肝硕化4例;对照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52.90±8.66岁,平均病程11.9±7.9月;child-pugh分级B级20例,C级1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1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英他类型肝硬化3例;两组以上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具可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1.3方法两组均给予低盐饮食,保肝、降酶、退黄、利尿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乙肝肝硬化者,可给予抗病毒治疗,低蛋白者给予人血白蛋白静滴。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化瘀逐水方(丹参、白术、黄茂、三棱、莪术、水蛭、当归、大黄、芒硝、桂枝等)研磨,姜汁调匀,敷于神阙、章门、日月、期门、足三里等穴位,上腹纱布,再以胶带固定。24小时更换一次,疗程均为两周。1.4观察指标:①主要症状:腹胀、乏力、饮食与大便等。②每晨测腹围、体重,记录24h尿量。③治疗前后各做B超1次,详细观察腹水量;④治疗前后各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大小便常规,比较治疗效果及副作用,评价安全性。⑤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脐部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灼热、皮疹、水泡等皮肤变化及毒副反应。1.5疗效判断标准1.5.1综合疗效评价标准[3](1)临床缓解:腹水及肢体水肿完全消退,B超检查阴性;主要症状消失,每口尿量1200ml以上,体重、腹围恢复至腹水出现前水平,并能稳定三个月及以上。(2)显效:腹水及肢体水肿大部分消退,B超检查腹水减少250%;症状明显改善,腹胀明显减轻,每日尿量lOOOmL以上,体重减轻2kg以上,或腹围缩小>5cmo3讨论本病属祖国医学“厳胀”范畴,有“单腹胀”、“蛊胀”等不同名称。初起湿热疫毒蕴阻中焦,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进而横逆乘脾,脾失健运,水湿聚于腹中;久则及肾,肾关开阖不利,气化无权,水湿不化,则胀满更甚。病程晚期,肝脾肾俱虚,肾阳虚不能温煦脾土,则脾肾阳虚;或肾阴虚不能涵养肝木,则肝肾阴虚。终至肝脾肾亏败,气血水壅结更甚,病情危笃。鼓胀所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肝脾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是形成鼓胀的关键病机。气滞、血瘀、水停是形成鼓胀的基本病理因素。病理特点为木虚标实[5-10]o肝硬化腹水目前常用利尿剂、白蛋白或放腹水、腹水浓缩回输等治疗,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肝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