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法医DNA证据研究2008年11月第6期总第126期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J0URNALOFJIANGXIPUBUCSECURITYC0LIGENOV.2008No.6Ser.No.126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法医DNA证据研究樊学勇.马楠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摘要:自DNA技术被引入法庭科学领域以后,其逐渐成为刑事案件法医物证鉴定的主要手段由该技术产生的法医DNA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既能为侦查提供线索,又能为认定罪犯提供依据但是.由于人们对该科学技术的认识存在局限性,DNA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在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刑事诉讼中要在程序上规范DNA证据的收集,检测,完善DNA证据在法庭上的审查程序,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法庭审判中的证明作用关键词:DNA证据;程序保障:刑事诉讼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21(2008)06—0061—06自从DNA指纹图的检验技术第一次被应用于鉴定犯罪案件.法医DNA分析技术就成为20世纪法庭科学中最重要的进步.这一技术预示着刑事司法证据运用的全新时代的到来由于它能为侦查提供线索和为认定罪犯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被广泛地运用于刑事犯罪侦查中.法医DNA证据也被大量地提交到法庭上但是.由于人们对该科学技术的认识存在局限性.DNA分析技术在刑事司法中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目前我国法庭对于检察机关提交的法医DNA证据,基本上”照单全收”,视之为”铁证”,因法医DNA鉴定结论而导致错案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因此.本文以刑事诉讼法为视角,对法医DNA证据在刑事诉讼中运用的问题进行探讨一,法医DNA证据概述f一)法医DNA检验技术及证明原理概说1868年.弗里德里希.米歇尔在检测一种酸性含磷物质(该物质是其从外科手术绷带上的脓细胞核中检测出并命名为核素)时发现了DNA…此后几十年中.学者不仅阐明了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还进一步证实了DNA分子携带有基因信息.并且该基因信息能够遗传给下一代.在1985年,AlecJeffrevs教授在《自然》上发表一篇论文,该论文被认为是第一次介绍了法医DNA分析技术.在此之前.Sero.1ogicaltesting技术在法医检测中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它只适用于特定的生物样本f例如血液.唾液),而且还要受到数量和保存状态好坏的限制.法医DNA检测则真正实现了从任何生物样本均可辨认出罪犯的目标.甚至包括一些眼睛无法看到的和已经在外界环境中暴露了较长时间的生物样本自此.法医DNA检验技术开始迅猛发展DNA(DeoxyfibonucleicAcid)是化学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包含有人类从父母身上继承而来的基因密码,是存在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它由四种碱基A,T,G和C组成,基因信息就存在于这四种碱基一连串的不同组合中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这四种碱基按照A与T,G与C互补配对,这种互补配对的原则使法医DNA检验技术有了可行性在刑事司法领域最早被广泛运用的法医DNA检验技术是RFLP分析.这是开发最早的分子标记技术由该技术获得的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的DNA收稿日期:2008—10—09基金项目:2007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法医DNA证据的诉讼法视野研究》研究成~(07SK014).作者简介:樊学勇(1961一),男,河南洛阳人,中国人gv&~-大学法律系教授,法学博士;马楠楠(1984一),女,河南周口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杂交图谱和人的指纹图一样具有专一性特征(唯一例外是同卵双生子具有完全一样的DNA指纹图),故这一技术所得图谱又被称为DNA指纹.其携带着大量的遗传信息.能提供个体特异性遗传标记特征且不会发生改变.在进行个体识别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一技术敏感性不强,对降解的DNA分析能力不强且非常耗时(大约需要6周左右的时间),其逐渐被另一技术一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技术.即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所代替.1985年.KaryMullis发明了该技术.由于这一技术使从细胞中分离出DNA用于检测变得可行,因而给生物科学带来了真正彻底的变革.基于PCR技术发展起来的是STR(shorttandemrepeat)技术,STR基因座又被称为微卫星基因座.具有多态性的特征,该特征使STR技术能够有效地进行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该技术最早被用于法医社会工作领域.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该技术首次被使用来确认遇难者的身份.STR技术对DNA的质量和数量要求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