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沼气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作者简介:段坤林(1972―),男,云南陆良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工作。通讯作者:李灿忠(1976―),男,云南陆良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林政管理与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5??0283??031引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山川秀美,物质富裕是大家的梦想和追求。森林云南,美丽乡村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基地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相处的典范。陆良县作为云南省的第一大坝子,人口众多,环境承载力大,生态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沼气综合利用把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效连接,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保护森林、减少砍伐,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产业的发展。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有效解决农村养殖废弃物和粪便,从而促进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1]。2陆良县基本概况陆良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隶属曲靖市,其地理位置为北纬24°44′~25°18′,东经103°23′~104°02′,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干旱,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5℃,适宜发展沼气。全县国土面积***.6km2,辖8镇2乡1个国营华侨农场,据统计2011年,全县总人口636978人,总户数207065户,其中农业人口547810人,145235户,农民人均纯收入5960元。3陆良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3.1陆良县支持沼气发展的相关产业2011年出栏生猪存栏738031头,出栏1456446头;牛存栏67590头,出栏54840头;羊存栏213284头,出栏169123头;家禽存栏2021058只,出栏4125471只;实现畜牧产值384018万元,养殖大户139户,规模养殖户1274户,年约产生禽畜粪便5386万t以上。粮食播种面积80万亩,有桑田面积8.5万亩,经济林果面积21.7万亩,其中核桃16万亩、梨2万亩、葡萄1.2万亩、桃1.5万亩、其他水果0.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是典型的畜牧生产大县和农业粮食生产大县,沼气是联系两大产业的纽带和桥梁。3.2沼气发展现状自2002年以来,陆良县沼气的发展借助国家和云南大力发展沼气的契机,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与三村四化、“866”工程和片区扶贫开发等工程相结合,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和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陆良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3年底,全县共完成户用沼气建设38665户(其中:国债沼气项目8667户、退耕还林项目投资867户、省级沼气项目资金23631户、法国开发署贷款资金4000户、其他项目资金2500户),大中型沼气工程8处,总池容31.2456万m3,建成沼气化示范村47个,扶贫沼气示范村9个,农村村级服务网点65个,县级服务网点2个,购买沼气服务抽渣车14辆。全县已形成年产沼气2240万m3的能力,可替代薪柴9.75万t,年可节约标煤5.52万t,减排CO2达14.3万t,可节约化肥5.68万t,为农民节约开支1574万元,三沼的综合利用率达65%,沼气的发展已经遍及全县所有村寨。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4个,即“猪-沼-桑”、“猪-沼-菜”、“猪-沼-果”、“猪-沼-粮”模式。3.3发展沼气的意义和作用陆良县农村沼气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植被的破坏,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水果和农作物品质;防止疾病的传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2]。为把陆良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示范县奠定了基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沼气的大力发展,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县10个乡镇的136个村(居)民委会都已开展沼气建设,发展呈现良好势---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头和多元格局。4陆良县沼气发展的有效举措4.1加强领导,紧抓机遇上项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