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片引流、负压引流及体位引流与跟骨骨折手术伤口愈合的相关性研究商科栾波刘伟汪义奎徐可(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贵州贵阳550001)【摘要】冃的评估皮片引流、负压引流及体位引流对跟骨骨折手术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3年间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08例,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皮片引流组(234)、负压引流组(*37)、体位引流组(n=38),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负压引流尽管引流量最多,伤口愈合最快,但引流时间最长。而体位引流与皮片引流在引流量、伤口愈合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引流物放置时间最短。结论负压、体位引流相较于皮片引流具更大优势,而此两种引流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酌情使用。【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伤口愈合引流方式【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174-021.前言跟骨骨折均由剪切力和(或)压缩力所致,根据作用原理分为低能量及高能量作用。目前尽管分型较多,但较为广泛使用的为Sanders分型。在诸多手术治疗方案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较常使用,而术后引流方式的选择对于术后伤口愈合至关重要[1]。既往文献分别对皮片引流、负压引流、体位引流等引流方式进行比较,但均无较为统一的定论。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收集3年间我科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108例,通过观察不同的引流方式对伤口愈合的影响以评估上述三种引流方式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的优劣性。2.患者与方法2.1患者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3年间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08例,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皮片引流组(n二34)、负压引流组(n二37)、体位引流组(n=38),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评估包括年龄、性别构成、病程、合并疾病、sanders分型、手术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等。经非参数检验的K-independentsamples检验比较,三组在年龄、性别构成、病程、合并疾病、sanders分型的分布比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患者均获告知,并征得其同意,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2.2纳入标准及治疗方法:入组患者的纳入标准、手术适应、禁忌症参照既往文献进行⑵。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略。2.3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包括:(1)术后切口引流量;(2)引流管放置吋间;(3)切口干燥吋间;(4)切口愈合时间;(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统计学方法采用非参数检验的K-independentsamples法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组间多重比较根据方差齐性采用LSD法或Game-howell法进行比较°P<0.05视作具有统计学差异。统计学软件为SPSS13.0。3.结果分组因素对术后切口引流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F二55.335,P<0.05)o根据组内多重比较可知:负压引流组引流量最多(55.32±4.5ml),而体位引流组与皮片引流组的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40.38±3.67vs38.79±2.97,P>0.05);此外,分组因素对引流管放置时间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皮片引流组2.01±0.25天,负压引流组为1.96±0.19天,体位引流组为2.10±0.32天,三者相比P>0.05;分组因素对切口干燥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F=7.887,P<0.05),组内多重比较可知:负压引流组时间最长,为3.91±0・36天,而皮片引流组(3.21±0.22天)与体位引流组(3.14±0.24天)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组因素对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F=11.838,P<0.05),负压引流组伤口愈合时间最短,为14.88±3.36天,其次为体位引流组,为17・74±2・67天,而皮片引流组伤口愈合时间最长,为21.35±4.47天。体位引流组无皮肤坏死,2例出现伤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38,5.26%,负压引流组1例出现皮肤坏死,经换药及相应处理后治愈,无伤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37,2.70%;皮片引流组无皮肤坏死,但出现1例伤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34,2.94%,三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o4.讨论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多提倡早期进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