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例老年患者七氟醸复合麻醉临床用量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七氟瞇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14例,年龄65-80岁,ASATI或III级,随机分为2组(n=57),七氟醯复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组(对照组),对两组间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麻醉诱导:舒芬太尼初始效应室靶浓度为0.25ng/ml,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2.Oug/ml,患者意识消失时,静脉注射罗库0.6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观察组吸入七氟瞇,呼气末浓度1・0%-2.0%,对照组靶控输注异内酚,血浆靶浓度2-4ug/ml,两组均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15ng/nd,静脉输注罗库7W0.15mg.kg-l.h-lo两组均维持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不超过基础值的30%记录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各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罗库澳鞍及诱导期异内酚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卩>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缩短(P〈0・05)。结论七氟瞇复合舒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均可用于老年患者的腹部手术,但七氟讎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有较高的安全性,麻醉时血液动力学更加平稳,麻醉恢复较快,更适于老年患者。【关键词】吸入麻醉;七氟醞;舒芬太尼;老年患者;择期手术:1004-7484(2013)-02-0522-0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需要手术麻醉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但老年人---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机体器官功能在退行性改变,储备和代偿能力变差,口并发症、合并症多,麻醉风险增大,要保证麻醉手术期间的安全性,麻醉药物的选择成为关键2—,新型的吸入麻醉药七氟醯具有起效快、恢复迅速及循坏稳定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于老年患者麻醉[1]。异丙酚和七氟艇复合麻醉是老年患者常用的麻醉方法。本研究拟通过比较老年患者异丙酚与七氟讎复合麻醉的效果,为老年患者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腹部择期手术患者114例。ASAII-111级,手术时间1-3.5h。排除标准:无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哮喘病、药物过敏史、重度高血压病史、神经系统疾病、重度消瘦及恶液质。24小时内未使用过非當体类消炎镇痛药。术前术后未使用隆诺酮类抗生索。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随机分为七氟瞇复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组(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1.2方法两组均用全身麻醉,入室后面罩吸氧5L/min,建立前臂静脉通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单腔静脉导管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或东萇君碱0.3mg,常规监测BP、P、R、SPO、PETC02.ECG、尿量,左侧挠动脉穿刺监测平均动脉压(MAP)。麻醉诱导:舒芬太尼初始效应室靶浓度为0.25ng/ml,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2.Oug/ml,患者意识消失时,静脉注射罗库漠鞍0・6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观察组吸入七氟瞇,呼气末浓度1・0%-2・0%,对照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4ug/ml,两组均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15ng/ml,静脉输注罗库澳钱0.15mg.kg-l.h-lo两组均维持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不超过基础值的30%,记---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录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缝合腹膜时停止输注罗库混钱,缝皮时调整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为0.08ng/ml,并调整界内酚血浆靶浓度或七氟醯浓度,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手术结朿时停止使用所有麻醉药,并将患者转入术后恢复室。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显著性。2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各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罗库漠鞍及诱导期异丙酚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缩短(PC0.05),具体见表2。3讨论老年患者由丁机体功能减退,手术麻醉耐受力低,用手术期的各种伤害性刺激均有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因而对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