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急性期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研究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医医院150500【摘要】目的:探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木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服用通腹醒脑汤和祛瘀通窍汤,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记录、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血肿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感染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明显缓解患者脑组织缺血、脑水肿及和感染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脑出血;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1R722.15+1C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96-0867(2016)-07-056-01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当中,近些年来,急性脑出血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急性脑出血的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且并发症多,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牛命安全。现如今,对于脑出血的急性期通常采取西医治疗的方法,而在患者的恢复期主要采用中医治疗。有研究表明,在脑出血的急性期釆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牛率。木研究通过对木院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和方法1丄研究资料选取木院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40岁。患者脑出血量在15-60mL,其中40例患者属于基底节区出血,丘脑出血患者有口例,脑叶出血患者有5例,小脑出血患者有4例。两组患者的患病程度基本相同,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患者卧床休息,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减少患者的脑水肿,必要吋对患者进行手术除去血肿,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给予醒脑静脉注射液20mL加250mL葡萄糖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增加通腑醒脑汤,主要是生大黄15g,黃连6g,黄^10g,梔子三七粉3g,郁金12g,白茅根20g,水煎250mL分为两次口服,每天一剂。在后两周的治疗中观察组患者服用祛瘀通窍汤,大黄12g,三七粉3g,水蛭6g,郁金12g,丹参16g,红花6g,牛膝20g,水煎250mL,分为两次口服,每日一剂。一段吋间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记录。若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则为痊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基本缓解,则为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部分缓解,则为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未见明显改变,则为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严重缺损,反而有增高的趋势,临床症状加重,其至出现死亡,则为恶化。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中血肿完全吸收的有25例,占比率83.3%,血肿部分吸收的有5例,占比率16.7%,并发症患者1例,占比率3.3%;对照组中血肿完全吸收的有20例,占比率66.7%,血肿部分吸收的有7例,占比率23.3%,并发症患者3例,占比率10.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9.0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讨论脑出血为常见的危重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存活患者多遗留有严垂的后遗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肢体偏瘫、意识障碍、失语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脑岀血也就是脑溢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岀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1】。当前针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主要是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对于般患者采用的方式就是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的顺畅,控制患者的血压,由于过高的血压会引起出血增加,因此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合理控制。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