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中国产业扶贫研究脉络与主题谱系王春萍郑烨进入21世纪以来,开发扶贫已日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工作重心任务。开发式扶贫(DevelopmentorientedPovertyRelief)通常也被称之为是“产业扶贫(IndustrialPovertyAlleviation)”,主要取决于它是以发展和扶持贫困区域的特色产业为手段,因此而得名。产业扶贫的具体目标是大力扶持地方特色产业,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自身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区域人口脱贫致富,其具备的“开放式+造血式”的帮扶模式对于改进欠发达区域的“久扶不脱贫”困境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1]。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强烈号召和要求之下,国内部分地区可谓真正享受到了“授之以渔”的产业扶贫政策实惠,比如湖南安化县以黑茶产业为轴,广泛吸纳贫困农户,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1993年底的65.3万人减少至2014年的13.38万人。由此可见,产业扶贫是当前让更多贫困地区民众摆脱穷苦生活,逐步走向富裕的重要抓手。从理论研究视角来看,21世纪初国内学界和社会界对产业扶贫问题逐步引起了重视,学者们从产业扶贫的运行机理、个案分析、模式总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并且近两年的党政报刊也广泛报道了各地产业扶贫的具体实践举措等,这使得产业扶贫问题已逐渐演变成为当前理论研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然而,21世纪以来国内围绕产业扶贫的研究到底取得了哪些进展?研究热点包括哪些内容?现有的研究存在哪些不足?未来的研究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目前亟待进行梳理,以便为当前和今后产业扶贫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以及实践推进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鉴于此,本文以2000—2015年国内CNKI数据库收录的1982篇产业扶贫研究主题的期刊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及其可视化分析方法,重点对国内近十五年来产业扶贫研究的现状、演进历程、热点主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借助知识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III软件,绘制产业扶贫研究的演进图谱和关键词共词网络图谱,以全面展现产业扶贫研究的动态演进过程,在描绘演进脉络的基础上,进而识别研究的热点主题。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CNKI)中的期刊论文库,以“产业扶贫”为检索主题,文献来源内别设为:期刊,文献检索年限设为:2000—2015年,检索条件为“精确”,以此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176篇,操作时间为:2016年8月15日。为了保证研究文献全部来自期刊论文,进一步通过剔除与研究主题明显不相关的会议通知、广告、会议讲话稿等无效文献后,最终获取有效文献1982篇,这些文献共包含6147个关键词,2659位作者,并且涉及农业经济、政治学、公共管理、财税金融等多个学科,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分析可以把握当前产业扶贫研究的整体趋向和发展趋势。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当前文献计量分析的主流方法:共词分析(Co-wordAnalysis)。共词分析(Co-wordAnalysis)作为文献计量学以及科学计量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构建两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进行聚类整合,并且分析这些共同出现的关键词之间的疏密关系,从而探索关键词所反映的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演变路径和演进趋势等[2-3]。目前科学计量学学---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科主要应用共词分析的原理来描绘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演进、前沿等科学知识图谱,将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实现清晰美观的可视化效果。本文运用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工具是美国德雷克赛尔大学(DrexelUniversity)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教授开发研制的CiteSpace软件,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该软件能够绘制基于关键词共词分析的聚类图谱和时区视图,以方便地挖掘和探索某领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未来趋势[4]。2国内产业扶贫研究现状总览2.1产业扶贫研究的年度发文特征图1描绘了21世纪以来中国产业扶贫研究的年度发文数量及整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过去的十六年里,国内产业扶贫研究文献变化数量大致呈“L型”曲线态势,2000—2010年间,学者总体发文数量呈逐步增长趋势,但是每年度的增长变化数量差距不大,2010年的发文总量为92篇接近100篇的数量,是2000年的近5倍。但是,从2011年开始,截止到2015年末,产业扶贫研究文献出现“井喷式”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