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沿江发展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摘要定量评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方法作为一种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可定量地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方法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模型,并依据统计和遥感资料,利用该方法计算了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沿江发展轴”规划区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07年规划区人均生态足迹为2.3643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582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0061hm?2,说明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程度已超出了安全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该区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规划区生态效率接近浙江省平均水平,但是与国内高度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规划区椒江流域的上游至下游,各县区的生态赤字呈明显的递增趋势。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可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应针对流域上下游各县区不同的生态现状和生态要求,做出科学的规划和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台州市;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8-0132-0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8.024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来,可持续发展正式成为全球共同的责任。定量评价和预测可持续发展状态和可持续发展程度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1]。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手段,以其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为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其计算方法和一些修正模型得到广泛应用[2-6]。本文结合统计年鉴资料和有关文献,对台州市“沿江发展轴”规划区进行生态足迹分析,找出规划区在未来发展中的生态限制因子,为规划区以及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便于提出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本研究还对规划区包括的各县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1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方法1.1研究区域概况台州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是浙江中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市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沿路、沿江特点,产业和城镇在沿路、沿江形成带状发展轴。为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谋划城市化和工业化拓展空间,台州市提出了“沿江发展轴”战略,沿江发展轴主要涉及台州沿永安溪、始丰溪、灵江、永宁江、椒江的仙居县、天台县、临海市、黄岩区、椒江区等5个县市区。该区域东濒东海,东西长161.7km,南北宽99.2km,陆域面积6851km?2。规划区内总人口约328.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54.47万人,农村人口273.77万人。境内地形大致由西向东倾斜,以山地丘陵为主,西部、北部丘陵绵延,大小盆地错落,南部平原沃野,水网相连,东部滨海大地开阔,港湾丘陵曲折委婉,形成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山地、丘陵、平原、浅海滩涂梯度递降的地貌。该区域渔业资源丰富,拥有多个养殖和捕捞渔场,盛产多种经济鱼类及对虾、梭子蟹和大量的贝壳类海产品。2008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达881.45亿元,其中椒江区257.19亿元,黄岩区187.36亿元,临海市259.69亿元,天台县97.99亿元,仙居县79.22亿元;流域人均生产总值达26850元,其中椒江区51702元,黄岩区31781元,临海市22732元,天台县17285元,仙居县16292元。1.2研究方法1.2.1生态足迹理论?1992年WilliamE.Rees提出了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的概念,1996年MathisWackernagel完善了生态足迹的计算分析方法[7-8]。生态足迹是用生产性土地面积度量一个确定人口或经济规模的资源消费和废物吸收水平的工具[9]。或者说,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它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测度问题[10]。总之,生态足迹是一种计算人类生态消费、衡量生态可持续性的测量工具,是测量可持续性的生态底线的衡量标准,是国家、地区自然资产核算的一种廉价而快速的计算框架。生态足迹理论基于一个基本理论假设和两个基本事实。一个基本理论假设是: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用途是互相排斥的,一块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