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肠外营养在上消化道疾病围术期的研究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在上消化道疾病围术期的护理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自2008年6月~2009年6月来我院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患者40例,确定上消化道手术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结果: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氮平衡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PN能改善营养不良,纠正负氮平衡,维持机体的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护理;肠外营养;上消化道疾病[]R473.6[文献标识码]C[]1673-7210(2010)06(a)-126-01各类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对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治疗时应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称之为围术期营养支持[1-3]。对我院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第2页共6页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8年6月~2009年6月来我院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患者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43~78岁,平均(55.40±7.32)岁。胃底贲门癌10例,食管癌18例,中段8例,下段11例,食管下段憩室1例,贲门失弛缓症1例,食管良性溃疡症5例,胃底溃疡并穿孔2例,胃体癌3例,食管中下段切除弓上吻合16例,食管下段切除弓下吻合4例,胸段食管切除颈部吻合3例,贲门癌根治10例,全胃切除1例,近端胃大部切除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1例,Helle's手术3例。1.2方法将患者分对照组20例,实验组20例。1.2.1对照组:给予TPN支持治疗(蛋白用量1.2.2实验组:给予TPN治疗同时使用大量白蛋白和血液(蛋白用量>50g)。1.2.3所有患者术后至少禁饮食7d,接受相同热量、氧和输液第3页共6页量。1.2.4护理方法:测量围术期间患者体重、血常规、肾功、血糖、血生化、血浆蛋白总数和分类。记录术中、术后白蛋白量及输血量。记24h尿量、尿素氮,观察有无并发症。每天对导管皮肤出口进行消毒更换敷料,了解导管有无脱出及局部炎症反应。每次营养液输入完毕,用盐水冲洗后,再用肝素冲洗“锁好”。如有局部炎症反应,高热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应拔出导管并留末端培养。1.3检测指标观察患者输液期间生命体征,测量术前、术后3d、术后7d,患者血浆蛋白总数、白蛋白、体重、血淋巴细胞计数、血生化、24h尿常规、肾功、肝功、血糖。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采用t值检验。2结果第4页共6页2.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7d血浆总蛋白结果比较见表1。2.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7d血浆白蛋白结果比较见表2。表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7d血浆白蛋白的变化(g/L)各组术后3d与术前比较*P2.3氮平衡检测结果两组间24h排氮量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d,均呈负氮平衡,术后7d均恢复正氮平衡。两组患者术后3h血浆总蛋白及血浆白蛋白均比术前明显降低(P3讨论我院前瞻性对40例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研究,证明对上消化道手术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是有应用价值的。单纯TPN支持治疗、输血及大量白蛋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4],从第5页共6页而减少了由于输血给患者造成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术后7d体重与术前基本相同,说明肠外营养能维持大手术后患者的体重。所有患者术后7d都能恢复正氮平衡,且能保持血浆蛋白总量和白蛋白在术后维持较高的水平,经TPN治疗,无一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本实验研究证明TPN能使术后不能经胃肠道营养支持的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改善营养不良,纠正负氮平衡,维持机体的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参考文献][1]花无放.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6):339.[2]刘琪,刘艳,肖东.普外科危重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J].新疆医学,2009,(4):47-48.[3]韦军民.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7(6):6-8.第6页共6页[4]李晓玲,夏羽菡.我院2006~2008年TPN药物利用状况调查[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5):639-641.[5]张玲,王芳玉,秦英,等.癌症患者的身心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188-189.(收稿日期:201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