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PVP技术在骨质疏松性中上胸椎骨折中的临床分析柯铭锋潘凡武林久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宁德市医福建宁德352100【摘要】目的:探讨单侧PVP技术在骨质疏松性中上胸椎骨折中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经单侧PVP技术治疗的82例骨质疏松性中上胸椎骨折患者.分析比较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只、术后6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Brien活动能力评分、MacNab疗效以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至少6个月随访,术后3天、3个月、6个月VAS、O??Brien活动能力评分以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疗效显著.结论:单侧PVP技术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中上胸椎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关键词】PVP技术;骨质疏松;中上胸椎;骨折【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87—02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其表现为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牛.活质量,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经皮椎体成形(PVP)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推广,该手术方式也得到了临床医师的认可.胸椎只有椎弓根自下向上变窄变小、下倾角增大等解剖特征,因此PVP术治疗胸椎骨折也A•有较高难度,易发生术后并发症.木研究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中上胸椎(T8以上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经单侧PVP技术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1一般资料与方法1.1研宄对象木研宄共纳入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经单侧PVP技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中上胸椎骨折患者8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骨密度、X线、CT、MRI等检查,且已确诊为新发骨质疏松性骨折.1.2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1)年龄≥70岁,均无明确的摔倒外伤史;(2)有胸背部的疼痛;(3)时间<6周;(4)接受保守治疗后不能缓解疼痛等症状;(5)X线示T8以上胸椎骨折,CT示椎体后缘无骨折及椎管狭窄,MRI示患椎有水肿、出血征象;(6)脊柱压痛、叩击痛部位与影像学检查一致.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疾患、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能耐受手术;(2)感染、肿瘤、结核等引起的病理性骨折;(3)术前合并脊髓及神经根损伤表现.1.3手术方法取俯卧位,在C臂机透视下明确患椎,并标记苏椎弓根的体表投影,胸椎采用经椎旁肋椎关节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单,用2%利多卡因从皮肤至椎弓根处或椎旁肋椎关节区全层麻醉.正位透视下将带芯穿刺针置于椎弓根影的外上缘.C臂机透视引导下,穿刺针内倾7°广10°,经左或右椎弓根穿刺入椎体前方皮质骨内面,行正侧体位透视,确保针尖位于椎弓根中央,经椎弓根穿刺进入椎体,取出针芯,引入交换导针,交换植入工作通道.将实心钻放入工作套管后,缓缓钻入椎体,取出实心钻.调配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并注入骨水泥推杆中,在持续线监视下将骨水泥推注入椎体,骨水泥完全固化后退出管道.1.4观察指标VAS评价疼痛强度(0-10分),O??Brien评分评价活动能力(1一4分,行动无明显困难为1分,行走困难2分,需使用轮椅3分,被迫卧床4分),Cobb角UMacNab疗效评价(优表示患者症状消失,对日常工作以及生活无影响;良表示症状明显减轻,活动存在轻度受限,对日常工作以及生活无影响;可表示症状缓解,但活动受限,日常工作以及生活受影响;差表示治疗后无改善甚至加重).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P<0.05差异冇统计学意义.2结果2.182例患者中女性48例,男性34例;年龄70〜92岁,平均年龄78.6岁;平均骨密度值为一3.8.术中均未出现神经根或脊髓损伤表现,无肺栓塞、血管栓塞、骨折及死亡等发生,术后切口无感染及渗血,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术后24—48小吋下地活动.术后复查X线及CT,出现3例骨水泥外漏至椎体前缘及椎体间,沿椎静脉渗漏1例,椎旁滲漏2例,椎管无受压,均无临床症状.有50例随访1一3年,平均1.58年,无再发胸背疼痛,X线见椎体高度无丢失,骨水泥形态未改变.VAS评分、O??Brien评分以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5),见表1.表12.282例患者的MacNab疗效评价治疗6个月后对82例患者进行MacNab疗效评价,其中评价为优的患者为66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