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8期2012年8月2012,34(8:1445-1451ResourcesScienceVol.34,No.8Aug.,2012wwresci:1007-7588(201208-1445-07东北三省消费型碳排放的差异分析耿丽敏1,2,付加锋2,宋玉祥1(1.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130024;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气候影响研究中心,北京100012摘要:当前,碳排放配额与碳排放责任划分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消费型碳排放核算体系能够更好的解决---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国际贸易间的碳泄漏,更加具有公平性。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和碳排放大国,国内各省间贸易关系非常复杂。因而,基于消费视角研究各省的碳排放对各省准确把握碳排放量具有公平性和客观性。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消费型碳排放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内省际间消费型碳排放核算方法,并对东北三省碳排放空间的差异性进行剖析,揭示了消费型碳排放量和生产型碳排放量之间的差异。研究显示,黑吉辽三省的消费型碳排放的空间差异明显,并且出口和调出隐含碳排放量在各省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接近甚至高于50%。通过本研究以期对省级行政单位的碳排放核算和节能减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消费型碳排放;空间差异;东北三省;投入产出法1引言温室气体过多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威胁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1],面对这种情况,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权的责任划分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目前在计算碳排放量采用的生产型碳排放核算方法只计算了本地区消费和出口产品或服务隐含的碳排放量,忽略了进口和交通领域隐含碳排放量,这种测算方法使附件I国家通过对非附件I国家商品进口导致碳泄漏。也就是说,附件I国家可以通过从非附件I国家进口能源和碳密集型产品代替自己国家的产品生产,这样发达国家将生产产品排放二氧化碳的责任和损害生态环境的外部性转嫁给生产国,这是极其不公平的[2-3]“”。我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生产了大量的能源和碳密集型产品销往国外,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满足了众多国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些隐含在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大大增加了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为当前和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框架协议谈判带来了严峻挑战[4-7]。因此,基于消费视角,对消费型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研究,能够充分体现减排目标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此外,尽管消费型碳排放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其研究选取的对象和案例都为国家或是更高级别的国家联合体,很少关注次一级行政单位。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和碳排放大国,国内不同区域不同省市间国际贸易量很大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商品贸易。为了更好的指导我国碳排放市场的进行,制定更为可行的温---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室气体排放政策,更好的将减排目标分配给省级或是地市级区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对国家间的研究,加强对国内省际之间、各省与国外之间的贸易碳排放研究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且对确定各区域碳排放指标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2消费型碳排放方法和数据分析2.1消费型碳排放方法国内省际间消费型碳排放研究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目前消费型碳排放研究的主流方法——多区域投入产出法[8-15],然而与其不同的是省际间消费型收稿日期:2012-05-10;修订日期:2012-06-18基金项目: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1090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905062。作者简介:耿丽敏,女,河北邯郸市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地理和区域开发。E-mail:genglm169@nenu.edu通讯作者:付加锋,E-mail:fujf@craes.org第34卷第8期资源科学wwresci碳排放的研究不仅包括了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还包含了国内省际间贸易的调入和调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将投入产出的基本模型:AX+Y=X(1经过整理后写为:X=(-A-1ⅠY---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式中AX、X和Y分别为中间使用、总产出和最终需求。在消费型碳排放核算方法中:X=AX+y+e(3又因为:y=C+I+G(4由公式(3、公式(4得:X=AX+C+I+G+e(5式中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e为出口。即可求出直接消耗系数A={xij/Xj}(i=1,2,…,n;j=1,2,…,n,其中n是部门分类的个数。设F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