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口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研究吴波摘要:文章针对受人民币升值、次债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上海市出口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出口难度加大,出口贸易结构急需转型升级的现状,从政府和行业两个角度提出了有利于上海提升出口贸易结构的建议和措施。关键词:出口贸易结构政策建议:F207文献标识码:A:1004-4914(2009)08-261-0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报告还提出,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十七大以来,我国不断提高吸收外资质量,继续优化进出口结构,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进展。上海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港口城市,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抓住国家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机遇,积极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不仅能带动上海乃至全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对于加快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应对对外贸易中不断出现的新挑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上海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近年来,上海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从1997年的59.7%上升到2006年的174.9%(表一)。上海外贸依存度的不断上升,主要是因为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和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快速增长。1992年以来,上海经济已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6年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27.54亿美元,与此同时,上海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也不断增加,2006年上海的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为2274.89亿美元,是上海国内生产总值的1.7倍。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特点使进出口总额增加很多,而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低,并没有能使GDP有相应的上涨,从而导致外贸依存度虚增。在国家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压缩出口、扩大内需的背景下,2007年,上海对外贸易依旧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累计实现进出口5209.1亿美元。2007年前11个月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4731.8亿美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21.3%,增幅已连续3年超过20%。其中,出口增长有所减缓,共出口2990.9亿美元,增长22.7%,增幅回落2.6个百分点;进口则开始逐步加速,共进口1740.9亿美元,增长18.9%,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顺差1250.1亿美元,增长28.3%,增幅回落11.2个百分点。2007年以来,由于土地等资源和能源产品价格大幅攀升,企业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急剧增加,加上国家大范围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等因素的影响,加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承受空前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加深,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还在上升,受美国经济减速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这也严重影响了出口依存度较高等企业的利润,尤其是从事农产品、低端纺织业等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基本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明显。因此,当务之急,应加快上海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改善贸易结构,开创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三位一体”鼎足发展的贸易格局。二、上海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基于上海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采取相应措施来促进上海出口贸易转型升级。1.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重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性大都市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均在90%以上,而2006年,上海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为50.6%。这说明,上海目前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第三产业的比重过低,这与上海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不相吻合,也是上海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桎梏之一。因此,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上海应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努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现代经济中附加值高,且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服务贸易的整体增长既可以优化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扩展其的经济规模,提升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降低外贸依存度。目前,上海的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处于较低水平,与发达国家的一些大中城市相比,发展还比较落后。因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上海经济和外贸发展的重要任务,政府应加强政策指导鼓励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