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检测分析宋建芳(湘西自治州吉首人民医院湖南吉首416000)【摘要】目的:探讨尿路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指导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及门诊尿路感染患者10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选用尿培养分离出的362株病原菌,将其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该组100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标木中,检出各类病原菌共362例,占36.2%,即阳性检出率为36.2%o大肠埃希菌的株数居首位,占22.93%,其次为肠球菌属,占14.09%,副溶血嗜血菌居末位,占0.28%,各类细菌构成比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o结论:尿路感染常以格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泌尿牛殖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相关临床工作人员应根据尿路感染性疾病的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用药,以达到治疗目的,而此种方法适用于临床实践中。【关键词】尿路感染病原菌检测分析【中图分类号】R6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036-02尿路感染作为临床上一类常见疾病,发病率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主要指病原体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分为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⑴。近年来,随着抗牛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2]。因此,对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及时检测至关重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及门诊尿路感染患者10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该组患者中男427例,占42.7%,女573例,占57.3%。1.2方法选择该组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3至5ml,进行细菌鉴定。细菌鉴定采用由美国梅里埃API鉴定系统,判断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构成[3]。1.3观察指标观察与记录尿路感染患者病原体组成;按照NC・CLS进行药物敏感试验。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plusrrm;标准差(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该组患者的病原菌检测该组100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标本中,检出各类病原菌共362例,占36.2%,即阳性检出率为36.2%。2.2尿路感染患者病原体构成检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的株数居首位,占22.93%,其次为肠球菌属,占14.09%,副溶血嗜血菌居末位,占0.28%,其他所检出的病原菌按构成比排列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奇异变形菌、淋病奈瑟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人形支原体、腋放线杆菌、不动杆菌、沙眼衣原体、副溶血嗜血菌,各构成比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表1尿路感染患者病原体构成3.讨论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据相关临床资料统计,约有95%以上的尿路感染由单一细菌引起,常见的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奇异变形菌、淋病奈瑟菌等⑷。因女性尿道相对与男性尿道较短,且肛门距离尿道口较近,极大的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而尿路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四种:包括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不典型尿路感染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⑸。但随着广谱均药物的广泛使用,感染的菌群也随之发生变化,大幅度的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因此,及时的检查与记录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组成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⑹。现笔者将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及门诊尿路感染患者10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选用尿培养分离出的362株病原菌,将其进行鉴定与分析。研究结果如下:该组100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标本中,检出各类病原菌共362例,占36.2%,即阳性检出率为36.2%。大肠埃希菌的株数居首位,占22.93%,其次为肠球菌属,占14.09%,副溶血嗜血菌居末位,占0.28%,各类细菌构成比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o结果可见,尿路感染常以格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主要为大肠埃希菌。但是,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不一定与其临床表现完全一致,因某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