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止散结法结合O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及化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中药加化疗治疗(治疗组),并与20例单纯化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纟R近期客观疗效相近,有效率(CR+PR)分别为50.00%和45.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和感觉神经毒性,治疗组较轻(P<0.05)。结论:扶正散结方结合化疗对改善晩期胃癌患者疗效肯定,毒副作用较轻,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晚期胃癌;扶正散结;化疗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07-02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Z—,其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Z首,约占一23.03%。手术虽然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根治手术后,III〜IV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11.3%〜22%,同时化疗有效率仅在40%〜50%左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机体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最等诸多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纟R,效果明显。笔者自2005年6月〜2007年3月运用扶正散结法联合奥沙利钳(草酸钳L-OHP)、醛氢叶酸(LV)和5-氟丿眛囉旋(5-FU)组成0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符合下述诊断标准的40例病例,分别采自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宝应具人民医院肿瘤科,随机将其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2组病人性别、年龄及病情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组病人在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方血具有可比性(P>0.05)o远处转移病灶包括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腔转移及腹膜后转移,都有可测量的病灶,CT检查示病灶大于2cm。1个月内未行化疗及放疗等,预计生存3个月以上,全身状况评分70分以上,化疗前血液分析、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无化疗禁忌症。1.2治疗方法化疗组:奥沙利t-A130mg/m<sup>2</sup>in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2h,第1天,CF200mg/m<sup>2〈/sup〉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min,连续5天,5-Fu500mg/m<sup>2</sup>Jjn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6h以上,连续5天,2]天为1个周期,每例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治疗组:党参15g,生黄茂30g,生白术10g,生慧该;仁各15g,仙鹤草15g,半夏10g,白英log,莪术10g,夏枯草15g,枳实10g,白花蛇舌草15g,石见穿15g等药物,每日1剂,煎取300mL,分2次服用,连服8周。同时结合化疗,用法同化疗组。2观察方法2.1观察项目治疗前观察:体质评分、体重、身高、体表面积,血常规,肝肾功能,血CEA,CA199,CA242,心电图,全胸片,腹部B超,CT,MRI等。每周检查1次血常规、肝肾功能。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1次肿痫病灶评价:全胸片、X线钞!餐、腹部B超(肺部转移者行胸部CT,腹---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腔转移者行腹部CT,病情需要时行MRI)。2.2疗效标准仃)肿瘤客观疗效:按WHO对实体瘤的近期疗效评价标准。(2)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根据上腹疼痛、纳差、乏力、便澹、消瘦等常见症状和体征按无、轻、中、重分为4级(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0、I(轻度)、11(中度)、111(重度)级分别记为(+)、(+丰)、(+++),(+)记为2分,根据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判断疗效。(3)体力状况的改善:根据Karnofsky(Kps)标准进行判定。(4)其它观察指标变化:考察治疗前后2组间血清CEA值、CA199值、CA242值、血常规指标变化,进行治疗前后、组间对比,经统计学处理,以判断疗效差异。2.3安全性观察化疗毒性根据WII0抗肿瘤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丿应分度标准进行判定,分为0、I、II、IILIV度。2.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sup>2</sup>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3结果3.12组治疗后客观疗效比较根据WHO对实体瘤的近期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50.00%和45.00%,比较无显著性茅异(P>0.05)。瘤体稳定率(SD)治疗组为25.00%,对照组为15.00%,2组稳定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该方有较好的稳定瘤体、提高疗效的作用。见表1。3.22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