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第35卷第6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v.,2006JournalofInnerMongolia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Vol.35No.6兴和县旅游资源类型及特征分析吴艳茹1,周瑞平2(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体系,对兴和县旅游资源按照8个主类进行类型划分并分别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汇总出兴和县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为:中部是以城关镇为核心,以涝利海为重点,以110国道为轴线的中部旅游开发区带;北翼是以文化展示、现代农业观光、风能发电等旅游资源为主;南翼以体育赛事、生态观光旅游资源为主,共同构成了兴和县旅游资源分布的总体态势。[关键词]兴和县;旅游资源;类型;特征[]F59011[文献标识码]A[]100127623(2006)S220039203兴和县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南部,地处内蒙古、河北、山西三省区的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省”[1]之称。兴和县是一个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发展潜力极大的旅游开发地。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充分体现本地区的旅游资源特点,民族多元文化的结合,更是开展休闲度假,领略草原风情的理想胜地。人文旅游资源有始建于康熙30年间的右安寺遗址,北魏早期的大青山摩崖石刻,总库容1.1亿立方米的衙门号水库,闻名遐迩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赵长城等;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苏木山森林公园、涝利海、万亩草滩、滴水洞等。灵魂。表1兴和县旅游资源类型与内蒙古和全国的比较[2]占全国的比例占内蒙古的比例全国内蒙古兴和县主类亚类834830821100%61.8%100%70%1.类型体系。兴和县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气象与特殊景观、遗址遗迹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3]8个主类全部拥有。(1)地文景观类型。兴和县地处黄土高原的东缘,阴山山脉东端,使其既具有高原景观特色又有山地风光,且在地质地貌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硅化木化石群。兴和县旅游资源总量与类型体系(一)总量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9个旅游资源单体,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单体4个,人文旅游资源单体5个,以此来反映兴和县旅游资源等级的基本状况及开发价值。兴和县的旅游资源中8大主类旅游资源全部拥有,34个亚类中拥有21种(见表1)。根据调查的资料从总体上来看,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比为4∶5,和全国的4∶5相吻合。从地域的角度看,自然旅游资源是特色,人文旅游资源是类型部分重要旅游资源点高平原景观生物化石点特色地景观光游览区奇特与象形山石黄土高原硅化石产地苏木山黄石崖2.水域风光景观类型。兴和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这里有水草丰美、丰水期总面积达120公顷的涝利海,还有径流面积[收稿日期]2006207215[作者简介]吴艳茹(19752),女,内蒙古赤峰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周瑞平(19772),男,内蒙古武川县人,---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了兴和县独具魅力的水域风光景观。表3水域风光景观类型旅游资源表6建筑与设施景观类型旅游资源类型部分重要旅游资源点生产地观光区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长城段落摩崖字画堤坝段落文化活动场所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城关镇明长城兴和段摩崖石刻衙门号水库城关镇新区休闲广场、黄花梁类型部分重要旅游资点观光游憩河段景观观光游憩湖区景观冷泉衙门号水库涝利海滴水洞31生物景观类型。兴和县生物资源丰富,特别以苏木山和涝利海为特色,其中苏木山人工栽种种有,落叶松、樟子松、油松、云杉,天然乔木有白、山杨等;野生灌木有20多种,食用植物有黄花、耳、蕨菜、蘑菇等十几种。此外,还生长着远志、山、黄芪、柴胡、贝母、当归等药用植物120多种。这也是梅花鹿、狍子、獾子、野兔等十几种野生动物栖息地。涝利海是各种水鸟和野生鸟类的生息繁71旅游商品景观类型。旅游商品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者旅游行程的一部分。兴和县旅游商品特色鲜明、种类齐全;但就目前而言,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低,赋予旅游商品的文化附加值不够。高、中、低档次旅游商品的比例还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