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超声检查;泌尿系;结石超声检查泌尿系结石890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泌尿系结石的特征性表现和应用价值。方法对89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X线等检查对比及追踪。结果超声诊断泌尿系结石准确率92.6%以上。结论超声诊断泌尿系有确切价值,弥补X线诊断的不足,对有明显结石症状而高度怀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在X线检查结果阴性时建议加做超声检查,以免漏诊、误诊。[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42-01自2004年8月至2010年8月,我科室利用超声检查泌尿系结石共890例,现结合临床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89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男594例,占67.4%,女296例,占32.6%,年龄2岁・85岁,40岁以上患者458例,约占51.5%,其中40岁-60岁患者746例,约占本组例数的83.8%,60岁以上143例,约为16.2%,40岁以下患者432例,约占病例数的48.5%o其中无任何症状,查体发现277例,在本组病例中达31.1%o因出现症状就诊检查出结石6142结果89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经进一步检查、例,约占68.9%,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腰部疼痛428例,在本组病例中占46.9%,占有症状例数的68.1%,下腹部疼痛伴呕吐144例,占本组病例16.6%,占有症状例数的24.1%,乏力30例及上腹闷胀不适40例,各约为本组病例的2%和出现症状例数的3.2%089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肾脏单发小结石387例,占43.2%,肾两个或以上结石伴输尿管单发结石267例,约占29.5%,膀胱结石54例,约占6%,其余约21.3%均为肾脏内较大结石,具典型结石超声影像表现。患者先俯卧位,通过背部常规探查肾脏,发现肾脏内结石回声影像特征表现后,改变体位检查,一般转动为侧卧位,在此过程中注意结石大小、数目、位置以及形态、肾脏内部回声等情况,并同时检查有无合并肾脏畸形等,且与肾脏内其他病变如血管平滑肌血管瘤、多囊肾等做岀鉴别。复查、X线、IVP验证或手术治疗,证实为结石845例,另外45例伴发于转移性肿瘤,泌尿系结石已属次要,未做观察。超声诊断泌尿系结石准确率94.7%o3讨论泌尿系结石是一种本地常见病,可见于各年龄阶段。40岁以上患者在本组病例中占51.5%,40岁以下为48.5%,年龄最小患者2岁,仅此1例,不可判断本病是一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明显增高的疾病。男性患者占本组病例的67.4%0女性患者为32.6%,在本组病例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由于病例数量较少,对此尚须进一步统计验证。无症状泌尿系结石占本组病例的31%,提示人群中隐性泌尿系结石的存在,是一潜在的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其多为单块、边缘较为光滑、活动较好、有自行排出可能;少部分病例为无症状结石,亦基本具有上述特征。有症状泌尿系结石患者常因腰部痛(绞痛、闷痛或伴有放射痛)、乏力伴恶心呕吐等就诊,占本组病例的68.9%,基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主要为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结石表现,超声所见肾内强回声团,后伴声影,肾内集合系统液性分离,输尿管扩张内见结石等,部分病例肾脏大量积液,多数因结石较大,梗阻输尿管。泌尿系结石超声检查的典型影像表现具有以下两个特征:肾盏内、输尿管内或膀胱内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强回声团后清晰的声影。但也因结石的数目、大小、位置、形态、组成而有多种变化。单发性或多发性肾结石:对于颗粒粗大和碎小结石,根据结石的强回声带、声影等特征性图像表现不难诊断。仔细观察常可得到较明显的影像表现。输尿管结石:常表现为特征性图像。肾内集合系统可见液性分离,输尿管可见扩张,从背部及侧卧位扫查,大部分可见结石嵌顿于输尿管三个生理性狭窄处,输尿管为一管状无回声,内见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前提是让膀胱适当充盈,但观察肾脏未见积液,也不可以排除输尿管下段结石,鉴于输尿管下段结石较小,未能完全或部分梗阻输尿管,因此检查泌尿系统必须适当充盈膀胱,以免遗漏细小结石。当结石位于输尿管内,肾脏内集合系统可见液性分离,肾内管壁回声往往显示增强,其肾盏回声可见增强,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的数毫米长的强回声团,其周可见液性暗区包绕,呈现''孤岛征”,后方声影不明显。对于肾内多发结石并肾内大量积液,超声显像仅能做出结论性诊断,对于结石的具体数目、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等均难以或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