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疗效分析胡新苗(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新牛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对照组26例新牛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观察组28例新牛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实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7d、术后1年的眼压有明显下降,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但虹膜新牛血管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牛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均有显著效果,因此临床应根据具体病情而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关键词】新生血管;青光眼;疗效【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395-02新牛血管性青光眼为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表现为视功能严重受损,临床常用的致死率方法为手术、冷凝、光凝,但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极易发牛眼内出血增加、眼压升高情况,因此临床应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⑴。本次研究中,比较分析新牛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我院从2013年8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54例住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男32例,女22例,年龄为42-62岁,平均年龄为52±0.3岁,统计术前眼压水平为(40.10±4.:U)mmHg,分析病因:眼外伤18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2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4例,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例。54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2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用于临床研究。1.2方法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法:给予患者采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具体内容为,取仰卧体位,并给予患者采用0.75%布比卡因2mL以及2%利多卡因2mL混合后,实施球周浸润麻醉,用半导体激光机,其波长为810mm,激光G探头放于角膜缘后1.0〜1.5mm巩膜处,探头对准睫状体冠部,设置激光发射频率为1.5〜2.0W,0.5〜:Ls,范围3/4周,保持2mm间距,尽量避免3、9点钟位置,注意保护睫状长血管,起点为1.5W,之后上下调节,每次调节法为0.1W,直至闻及爆破声,再上下调节,直至有轻微爆破声,在这个功率水平下实施治疗,点数为18〜28点。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方法:滤过术前Id,所有患者先采用半导体激光机对前房角新生血管以及虹膜实施光凝术,光凝范围主要为滤过手术区。治疗前患者可用0.2%囈吗心安烟液以及1%匹罗卡品眼液缩瞳,之后实施表面麻醉吋选用1%丁卡因,安装Abraham接触镜,依据虹膜的厚薄、色泽决定采用的激光能量,确定光凝部位后,瞄准所需光凝部位上,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激光参数时间设为0.1〜0.2s,光斑、功率分别为为200〜500μm、300〜600mW,术后实施降眼压对症治疗,局部用激素改善炎症反应。第2d给予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巩膜床下3〜5min采用0.02%〜0.04%丝裂霉素棉片,再用200mL平衡液200mL冲洗干净残留的丝裂霉素,术中采用肾上腺素对切口进行冲洗,并用可调整风险对巩膜瓣进行缝合。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手术术前、术后7d、术后1年的眼压水平、巩膜新生血管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1年统计临床疗效。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获得资料均采用SPSS18.0软件包分析,分别用t、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情况术后1年与术前对比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情况(x-±s)注:组内与术前对比,*P<0.01,**P<0.012.2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对比对照组术后虹膜新生血管20例(76.9%),观察组19例(67.9%),术后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2.3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术后眼部疼痛患者13例,口服止痛药后有明显改善,术后早期发生前房出血8例,虹睫炎14例,术后1年出现眼球萎缩2例;观察组术中出现前房出血3例(10.7%),前房冲洗干净后,无眼内容物脱出、曲驱逐性出血等于严重并发症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