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口研究五十年_回顾与展望第38卷第6期海洋与湖沼Vol.38,No.62007年11月OCEANOLOGIAETLIMNOLOGIASINICANov.,2007*陈吉余,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河口海岸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收稿日期:2007-05-21,收修改稿日期:2007-08-08中国河口研究五十年:回顾与展望*陈吉余陈沈良(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提要过去50年中国的河口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理论研究方面,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动力、沉积和地貌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河口冲淡水、河口锋、最大浑浊带、泥沙运动、拦门沙的形成、河口不连续现象、河口发育等。在应用方面,如钱塘江河口和长江河口等有许多成功的范例。然而,河口是复杂的,随着人类活动和人工控制的增强,当前河口研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人类活动已成为第三驱动力,河口的自然适应与人工控制协调问题将是河口未来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的重要问题。关键词河口研究,评述,展望中图分类号P737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分布着众多大小不同、类型各异的河口。据统计,我国沿海有101多条河流排泄入海。由于流域盆地和邻近海洋环境的差异,河口类型存在很大的不同,每个河口都有其各自的特征。这些不同类型的河口为我国的河口研究提供了基础和重要---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场所。我国的河口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长江口的潮位记录开始于1917年。在20世纪早期阶段,在长江口和杭州湾开展了水文调查。20世纪上半叶,港口建设,如天津新港始于1939年等。然而,上世纪50年代以前,除了一些描述性研究涉及几个大河三角洲外,很少有关于河口方面的系统研究。近50多年来,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使得许多河口的系统研究成为可能。通过研究,不仅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河口研究学科体系,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河口三角洲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1河口研究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河口研究有了快速的发展。1957年在南京召开的“中国河口研讨会”促进了中国河口研究的发展。在前苏联专家的启示下,我国建立了第一个河口专业研究机构——基于中国科学院河口研究组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研究室,以及钱塘江河口研究站。该研讨会也推动了长江口水文和地貌的系统调查、钱塘江河口治理调查、天津新港泥沙回淤研究和黄河口地形测量等。河口地区人文荟萃、经济发达,又是国内外贸易的枢纽。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求促进了河口研究的进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以来,不仅主要河口,而且一些小的河口都需要开展系统研究。因此,中国的河口研究已遍及整个沿海地区。50年来,中国河口研究的特征有:(1)形成了动力-沉积-地貌相结合的新的学科体系;(2)研究方向从时空变化到机制(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地质的),并发展到数值模拟和预测;(3)河口研究拓展到了化学、生物和生物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4)河口研究密---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切结合工程应用实践;(5)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从过去外方为主,逐渐成为共同合作,甚至我方为主。迄今已出版了数十部有关河口和三角洲方面的专著,解决了一大批大型工程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队伍不断壮大,至今已有超过30个研究单位,分别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交通和水务部门,有国家级的和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第38卷第6期海洋与湖沼Vol.38,No.62007年11月OCEANOLOGIAETLIMNOLOGIASINICANov.,2007*陈吉余,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河口海岸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收稿日期:2007-05-21,收修改稿日期:2007-08-08中国河口研究五十年:回顾与展望*陈吉余陈沈良(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提要过去50年中国的河口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理论研究方面,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动力、沉积和地貌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河口冲淡水、河口锋、最大浑浊带、泥沙运动、拦门沙的形成、河口不连续现象、河口发育等。在应用方面,如钱塘江河口和长江河口等有许多成功的范例。然而,河口是复杂的,随着人类活动和人工控制的增强,当前河口研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人类活动已成为第三驱动力,河...